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素質教育就不要考試了嗎

素質教育就不要考試了嗎

素質教育就不要考試了嗎?

當我們在談論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清楚我們談論的到底是什麽。不清楚這壹點,可能就雞同鴨講各說各的,進行不下去。比如,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這是當前比較熱的壹個話題。我們說到教育,前面的定語馬上就跟著出來,素質還是應試?這樣談論的潛意識,是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對立起來了,接著就又變成素質教育和考試的對立。話題壹再翻轉,丁家穿井得壹人。然而,是這樣嗎?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矛盾的嗎? 素質教育就不要考試了嗎?

那就有必要追問壹下,到底什麽是素質教育?什麽是應試教育?

查《現代漢語詞典》,對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這樣解釋的。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全面實施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應試教育是“以單純培養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教育。”

可以看出,從感情色彩上,兩個概念就不同。素質教育是褒義,應試教育是貶義。這沒有什麽錯誤,但須註意,它們並不是截然對立的反義詞。素質教育也要考試而不是不要考試,考試也是素質教育之壹種,是素質教育題中應有之意,只是素質教育不單純培養學生考試的能力。 學者楊江南在《教學反思:高分與素質並重的學習方法》中指出:素質教育的真正障礙不在考試的存在,而在於師資、文化與人們對素質教育的認識;素質教育能夠應付好考試,而且會比單純的應試教育做得更好,因為它能通過綜合素質的提高來從長遠的角度提高考試成績。

厘清了這些,我們對壹些爭論、意見或建議就比較容易判別了。那些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對立起來的觀點,那些認為素質教育就不要考試的觀點,聽起來好像是那麽回事,實際上細壹想是多麽的荒誕無稽。

在1月29日深圳政協六屆二次會議上, 年僅13歲的深圳實驗學校初中部學生柳博作為列席委員列席會議。他提出,“不要讓壹張考卷來決定未來我們的未來”,壹時間洛陽紙貴。有道理嗎?有。人生無處不青山,不只是壹次考試壹張試卷。但作為攻擊考試制度的炮彈就錯了。考試就是應試教育了?考試就不是素質教育了?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作家莫言在3月4日政協分組討論時發言建議,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時間太長,基礎教育占比太大,建議中小學學制從12年改成10年,並取消“小升初”和中考。 可以建議可以討論,只要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問題不是不要考試,而是在於,怎麽考、考試的時間、考試的次數,等等。

事實上,這麽多年來,盡管“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紮紮實實”,還是有很大的改革的。比如,關於中小學作息時間的安排、作業量的規定、高考分春季和夏季考試兩次,保送推薦制度壹直就存在。

真的取消考試會怎樣?這是需要直面的。那些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混為壹談的,那些以訛傳訛偷換概念認為不要考試就是素質教育的鼓吹者究竟意欲何為?

從文化發展史來看,詩歌、文學、哲學出現得早,而繪畫比較晚,鋼琴是舶來品,更晚了。為什麽?繪畫、鋼琴是貴族化的玩意,是奢侈品,高大上啊。現在壹說素質教育,好像就是去學繪畫了鋼琴的古箏了,但窮人家的孩子都能玩得起嗎?不要考試了,窮人家的孩子那什麽去跟人家比?出路何在?富家子弟在拼爹,進好學校,上培訓班,請家庭教師;窮人家的孩子呢?拼不起爹,只能上差學校,天天又“快樂”,不學習,不考試。其實,這樣的“素質教育”違背了社會公平精神,優質資源向城市向富人集中,窮人是繼承父輩代際貧窮。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富者恒富窮者恒窮,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窮人家的孩子也有精英,但階層固化,流動性小了,向上的通道被堵死了,問題是很大的。從歷史上看,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門閥制度等級森嚴,窮人沒有出路。隋唐開啟科舉考試,給了窮人通過刻苦讀書參加科考向上攀登改變命運的機會。歐陽修、範仲淹,莫不如是。到後來,科舉制度弊端越來越明顯了,尤其是明清的八股取士。有學者研究表明:明朝早期的時候,進士出身於精英家庭的比例只有20%,然後隨著時代的推延,這個比例壹直上升到60%,萬歷時期80%的進士出自精英家庭。 黃巣、洪秀全都是科舉的犧牲品,失意的精英,後來怎麽了?都清楚的。

我們現在的高考制度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北大、清華等名校,來自農村和窮苦人家的孩子越來越少。鐘莉2006年的壹項研究指出,1990年中國城鎮和農村適齡人口高等教育入學率分別是2.6%和0.9%,前者約是後者的三倍,而2003年分別為26.5%和2.7%,二者差距擴大到了近十倍。楊東平2006年的研究指出,重點高校中農村學生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清華大學2000年農村學生的比例為17.6%,比1990年減少4.1個百分點,北京大學1999年農村學生比例為16.3%,比1991年減少2.5個百分點。名校大門朝哪開?難道真是有分無錢莫進來?

我在《學習的快樂從哪裏來》中說過,快樂來自本心,不是真正讀書學習的外人是無從體會的。但不是不要考試不要壓力不要競爭,只圖個外在的傻樂。走上社會,不管妳承認還是否定,壹切都是存在那裏的。所謂“素質教育”論者,常以西方為師以美國為師,說什麽美國教育好孩子們學得輕松快樂。我壹同事壹上小學三年級的小孩,壹張嘴就是這話,我大吃壹驚。教育從娃娃抓起,這樣的教育很恐怖。說美國教育好孩子們學得輕松快樂,對嗎?沒錯,但要做點區分。據筆者有限的了解,美國教育研究生階段可以說是壹流的,要說好,當指這個階段。基礎教育階段,私立學校也壹點不輕松,是公立教育學時縮短了,壹點半就放學,黑人的小孩壹點半以後就在街上玩兒,很輕松很快樂。但有錢人家的小孩呢?如同我們的富人們壹樣,是忙著上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再看看我們鄰近的韓國、日本和新加坡,學生學習之苦甚於中國。

套用壹句名言,考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不是最壞的制度。說素質教育沒錯,但素質教育也要考試,光聽“素質教育”論者兜售的走樣的理論就很成問題了。警醒吧,各位孩子的家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