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
由於官閑無事,便可靜心領略此中幽景雅趣,第三聯筆力集中於此。
濟南最有代表性的風物是湖光和泉水,該聯上句寫湖光,下句寫泉水。
“雲水醒心鳴好鳥”,“雲水”,如白雲壹樣純潔的湖水。
“醒心”,來自韓愈的《北湖》詩“應留醒心處”。歐陽修曾在滁州建“醒心亭”,曾鞏為之作《醒心亭記》。這裏“醒心”含有使心地清醒明澈之義。這雅潔的雲水,使珍異的水鳥愜意地嚶嚶和鳴。連水鳥也為湖光之美所動,詩人更會心曠神怡了。
“玉砂清耳漱寒流”,“玉砂”,泉底砂石晶瑩如玉。
“清耳”,班固《答賓戲》說:“牙曠清耳於管弦。”陸機《演連珠》也有“瞽史清耳”之語,意指靜心傾聽,這裏兼有使耳邊清幽之意。
“漱寒流”是從孫楚“枕石漱流”(見《世說新語》)的典故中化出。靜聽水激砂石的潺潺之音,詩人倍覺清爽。
泉流本無纖塵,卻又為玉砂磨洗,愈使人覺其清澈可鑒。這壹聯是全詩中的警句,“醒”、“鳴”、“清”、“漱”四個動詞的使用,使句格變得極為靈動,下字精警,頗費安排。
二、附原文如下:
凝香齋
宋.曾鞏
每覺西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諸侯。
壹尊風月身無事,千裏耕桑歲有秋。
雲水醒心鳴好鳥,玉沙清耳漱寒流。
沈心細細臨黃卷,疑在香爐最上頭。
三、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年),卒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謚為“文定”。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