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它的原文及翻譯如下:
1、《絕句·其壹》: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白話譯文: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郁郁蔥蔥的,長成壹行卻隔開了鄰村。
看到園中將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時邀朱老壹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談古論今。
2、《絕句·其二》:
欲作魚梁雲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白話譯文:
原想築個魚梁忽然烏雲蓋住了急流,隨後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淒寒。
也許這青溪裏面早有蛟龍居住,築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3、《絕句·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白話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間鳴叫,壹行白鷺向湛藍的高空裏飛翔。
西嶺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裏,往來東吳的航船就停泊在門旁。
4、《絕句·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白話譯文: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漫入草亭。
“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的根在幹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絕句四首》的作者信息和創作背景:
1、作者信息: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他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他的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沈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2、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唐肅宗寶應元年(762),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壹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臺)。次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壹年,嚴武回到成都再次鎮蜀。
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杜甫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筆,寫下了這壹組即景小詩。明末王嗣奭《杜臆》說這組詩“蓋作於蔔居草堂之後,擬客居此以終老,而自敘情事如此”。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絕句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