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傳說歷史悠久,在當地流傳廣泛。它的基本特征是傳說與史實相聯系,傳說中映射出歷史的影子。河擋擋河的傳說,有劉靖治河的史實;唐僧取經的傳說,以石景山上的晾經臺和石景山曾稱濕經山、石經山為依據;王老漢栽種河堤柳的傳說,與歷代治理永定河時栽種堤柳有關;馮將軍嚴懲老兵痞的傳說更是以史實為依據…… 永定河永定河傳說生動形象,內容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是永定河兩岸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它記述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治理永定河的發展史,為研究北京生產發展史提供了翔實資料;同時傳說中反映的永定河周邊人民為制服水患,與大自然不懈抗爭的鬥誌和精神,具有壹定的現實意義和教育價值。
永定河傳說歷史悠久,在石景山最具代表性的講述人是曹玉興,由於老人現年已經95歲,年事已高,如不抓緊記述整理這些口頭傳說,流傳久遠的永定河民間傳說很可能在現代化的沖擊下消失殆盡。
2.察永定河>的詩文清朝乾隆帝《盧溝曉月》
河橋殘月曉蒼蒼,
照見盧溝野水黃。
樹入平郊分淡靄,
天空斷岸隱月光。
盧溝曉月就是盧溝橋拂曉時的月亮,是燕京八景之壹。從詩句描繪的景色看,此詩描述了乾隆賞景時所抒發的興奮、輕松的心情。
擴展資料: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裏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盧溝橋為十壹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
橋面兩側設置石欄,南側有望柱140根,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它被形容為壹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壹槍。
百度百科-盧溝橋
3.察永定河>的詩文盧溝曉月就是盧溝橋拂曉時的月亮,是燕京八景之壹。
清朝乾隆帝《盧溝曉月》詩:
河橋殘月曉蒼蒼,
照見盧溝野水黃。
樹入平郊分淡靄,
天空斷岸隱月光。
從詩句描繪的景色看,應該是乾隆賞景時所抒發的興奮、輕松的心情。
盧溝橋是金大定年間(1189年)修的建石橋。
這座11孔聯拱石橋保存至今。橋長266·5米,橋面寬7.5米。橋面分作橋面伏石、仰天石、橋面石三層。石欄桿279間,欄板279塊,望柱280根。欄桿每間是望柱,柱頭刻仰俯蓮座,座下刻荷葉墩,柱頂刻獅子。石獅形象生動活潑。***485個,坐臥起伏,極富變化,有揉胸昂首,仰望雲天,有雙目凝神,註視橋面,有側身轉頭,兩兩相對,有撫育獅兒,輕輕呼喚。這些獅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繡球。大獅子身上又爬著小獅子……
盧溝橋兩端入橋口兩側有石制華表四根。兩端雁翅橋面及橋頭上,有碑四通,有康熙帝修盧溝橋碑,乾隆帝葺盧溝橋碑。“盧溝曉月”碑及乾隆題察永定河詩碑的碑亭。
4.形容永定河的詞永定河yǒng dìng héㄩㄥˇ ㄉㄧㄥˋ ㄏㄜˊ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朔縣東洪濤山,東流經察哈爾省境,東南入河北省經宛平等縣,至天津匯運河。此河水流湍急,多挾泥沙,時有潰決之虞。亦稱為「?水」、「渾河」、「桑乾河」。
永定河 Yǒngdìng Hé
[Yongding River] 海河水系五大支流之壹,流經北京西部,歷史上多水害,有小黃河之稱。官廳水庫修好後對永定河水有調節作用,加之其他水利工程,根本消除了水害。著名的蘆溝橋即在北京西南部永定河上
5.描寫永定河的作文三百字以內在民俗風情到處洋溢的永仁縣,有壹個美麗的地方,那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永定河。春天,大地蘇醒醒了,萬物復蘇了,小樹發出了嫩綠的芽。
在永定河邊,那裏百花齊放百花爭艷,妳爭我搶生怕妳比我快。那小鳥看著這些花兒也嘰嘰喳喳的叫了起來,仿佛在說,春天來了,我們又回來了。那河邊的壹棵棵小樹也漸漸的開始發出了小芽。那河裏的水也綠了,水也漲了,那些魚蝦也多了起來,那河岸邊的草也綠了。在那河岸上,飯後在那鋪好的小石板上,壹步壹步的走過去,在欣賞著旁邊的小花,小草,小樹,那就是壹種享受。那壹些不好的心情全都跑光了,那壹些朦朦的睡意也頓時沒了蹤影。感覺十分舒暢,對自己的健康生活有很大的幫助,胃也消化得快。如果走累了,便順勢躺在那碧綠的草坪上,那冷颼颼的小草能讓妳壹下就清醒很多,在聞著小草的芳香,泥土的的味道隨著濃郁的花香。仔細的,大口的吮吸著這麽好的清新空氣,讓緊張的大腦立馬放松,緩解了疲勞消除不好的心情和想法。
而在河邊有壹個可以下水的地方。我想,應該是供人洗手和洗臉的吧。在很疲勞的時候去那洗壹洗手洗壹洗臉會讓人感到神清氣爽。那冰涼的水花賤在妳的手上,臉頰上那可是無與倫比的享受啊。
在臺階上看著清澈的河水裏的小魚們在水中嬉戲,自己也恨不得能變成魚兒和它們壹同嬉戲,玩耍。
在永定河邊走著走著,就到了盡頭,我不得不戀戀不舍的離開。
這就是美麗的永定河。
6.關於永定河的故事從前,永定河叫無定河,時常發大水,決口子。老百姓吃盡了洪水的苦頭,都盼著官家治理河。可官家不管,老百姓又太窮,壹直治不了。那年,固安來了個吳知縣,廉潔奉公,愛民如子,上任頭壹天就去看水勢,第二天就想出個好主意,連夜給皇上修了壹道本。
當時的皇上是個昏君,只知吃喝玩樂,從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在宮裏玩膩了,想到外地轉悠轉悠。這天五鼓早朝,他問大臣:“眾位愛卿,我想出去逛逛,不知哪兒有好景致?”皇上話音剛落,朝班中閃出壹個大臣,跪下說:“萬歲,昨天固安吳知縣有本奏來,他說‘南有蘇杭勝地,北有固安八景’,萬歲何不到固安去看看?”皇上想:我遊玩過各地勝景,從沒聽說過有個“固安八景”,於是問道:“固安八景是怎麽回事兒,比西湖還好嗎?”大臣急忙送上吳知縣的奏章。皇上壹看,上面寫著:“固安東有西湖二景,南有牛頭馬面,西有太子三宮,北有玉帶兩條,”心中大喜,決定去看看。
第二天,皇帝乘輦,帶著隨從來到固安縣。歇了壹天,吳知縣引著皇上出了東門,壹直往東走,走出二十多裏,過了好幾個村子,也沒看到什麽好景致。皇上懷疑起來,問:“吳知縣,妳說的西湖二景在哪裏呢?”
吳知縣指指叢林深處的東湖、西湖(兩個村子名)說:“萬歲,這就是我說的西湖二景啊!”皇上壹看是兩個破爛村子,挺生氣:“吳知縣,妳敢騙我?”吳知縣急忙跪下說:“萬歲,臣不敢騙您。這兩個村子原是我朝有名的柳編產地,春天杞柳嫩綠,冬天柳貨成山,有人作詩說‘東湖西湖柳編鄉,春秋美景勝蘇杭’,壹點不過分吶。可這些年,無定河老開口子,沖了土地,沖了杞柳,老百姓走的走逃的逃,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皇上雖然生氣,可吳知縣說得句句在理,只好罷休。
轉天,吳知縣又帶著皇上往南去,到牛頭(牛駝鎮)、馬面(馬莊鎮)轉了大半天,既沒看到寺廟,也沒看到古跡,倒碰到不少叫花子和破衣爛衫的窮百姓。皇上生氣了:“吳知縣,妳可知罪?”吳知縣急忙跪下磕頭,說:“萬歲,妳聽我說。從前,牛駝、馬莊確實很熱鬧,日月塔、魁星樓不用說,光寺廟就有好幾個。可是,這幾年因為無定河老開口子,人們活不下去了,都逃荒去了,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這天,吳知縣又領皇上奔城西,到太子三宮(太子務:南宮由、北宮由、中宮由)看了看,只見到處是爛磚頭碎瓦片,老鼠出溜出溜亂鉆,眼都氣紅了,大聲說:“回京!”吳知縣跪下說:“萬歲,城北……”皇上怒氣沖沖地說:“不去了!”吳知縣說:“這玉帶的景色別具壹格,萬歲無論如何要去看看。”
皇上又來到城北,爬上無定河大堤壹看,只見滿河渾水嘩嘩地流著,壹個浪頭接壹個浪頭直撞大堤,大堤越來越窄,好像馬上就要開口子了,皇上嚇得差點癱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說:“吳,吳,妳好大膽……”
吳知縣說:“不,萬歲,我不敢騙您。從前,好多詩人都把大堤比玉帶,連老皇上也作過‘萬裏金堤似玉帶’的詩句呢,可眼前這兩條玉帶已經很危險了,它威脅著十多萬百姓的生命,也威脅著皇城的安全,望萬歲開恩賜銀治理!”皇上氣糊塗了,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我賜銀……”他想說:“我賜銀?不砍妳腦袋就是好事?”剛說出“賜銀”二字,吳知縣便撲通壹聲跪下了,連忙說:“謝主隆恩!”皇上更生氣了,大聲說:“武士們,給我推出去砍了!”吳知縣壹點也不害怕,他說:“萬歲,臣命如草芥,壹點也不值錢,但您金口玉言,賜字既出口,還能收回去嗎?”接著,他給皇上戴了壹陣高帽子,說皇上愛民如子,是聖德明君,然後,又講了講治河、栽柳樹、發展柳編的好處。皇上被吳知縣哄樂了,只好從國庫中撥出五萬兩白銀,交給吳知縣治河用。吳知縣征集了壹萬多老百姓,清理舊河道,加高大堤,還在堤上插上柳樹,很快就把無定河治好了。自那以後,無定河有了壹定走向,再也不開口子了,老百姓都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
後來,有個老秀才為了歌頌吳知縣的功德,作了壹首《永定河頌》,其中壹句:“巧賺皇上吳縣令,無定河變永定河。”無定河從此改了名,叫永定河了。
7.關於黃河的詩,自創的朋友! 妳到過黃河嗎? 妳渡過黃河嗎? 妳還記得河上的船夫 拼著性命 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 如果妳已經忘掉的話, 那麽妳聽吧! 咳喲!劃喲…… 烏雲啊,遮滿天! 波濤啊,高如山! 冷風啊,撲上臉! 浪花啊,打進船! 咳喲!劃喲…… 夥伴啊,睜開眼! 舵手啊,把住腕! 當心啊,別偷懶! 拼命啊,莫膽寒!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線, 團結壹心沖上前!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咳喲!劃喲-…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咳喲!咳喲! 哈哈哈哈…… 我們看見了河岸, 我們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壹安, 氣啊喘壹喘. 回頭來, 再和那黃河怒濤 決壹死戰!決壹死戰! 決壹死戰! 決壹死戰! 咳!劃喲…… 黃河之水天上來, 排山倒海, 洶湧澎湃, 奔騰叫嘯, 使人肝膽破裂! 它是中國的大動脈, 在它的周身, 奔流著民族的熱血. 紅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東山, 河面銀光似雪. 它震動著, 跳躍著, 像壹條飛龍, 日行千裏, 註入浩浩的東海. 虎口龍門, 擺成天上的奇陣; 人, 不敢在它的身邊挨近, 就是毒龍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裏路外, 仰望著它的濃煙上升, 象燒著漫天大火, 使妳感到熱血沸騰; 其實 涼氣逼來, 妳會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著, 震蕩著, 發出十萬萬匹馬力, 爺了地殼, 沖散了天上的烏雲. 啊,黃河! 河中之王! 它是壹匹瘋狂的猛獸, 發起怒來, 賽過千萬條毒蟒, 它要作浪興波, 沖破人間的堤防; 於是黃河兩岸, 遭到可怕的災殃: 它吞食了兩岸的人民, 削平了數百裏外的村莊, 使千百萬同胞 扶老攜幼, 流亡他鄉, 掙紮在饑餓線上, 死亡線上! 如今 兩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災難: 東方的海盜, 在亞洲的原野, 伸張著殺人的毒焰; 於是饑餓和死亡, 像黑熱病壹樣, 在黃河的兩岸傳染! 啊,黃河! 妳撫育著我們民族的成長: 妳親眼看見, 這五千年來的古國 遭受過多少災難! 自古以來, 在黃河邊上 展開了無數血戰, 讓壘壘白骨 堆滿妳的河身, 殷殷鮮血 染紅妳的河面! 但妳從沒有看見 敵人的殘暴 如同今天這般; 也從來沒有看見 黃帝的子孫 像今天這樣 開始了全國動員. 在黃河兩岸, 遊擊兵團, 野戰兵團, 星羅棋布, 散布在敵人後面; 在萬山叢中, 在青紗帳裏, 展開了英勇血戰! 啊,黃河! 妳記載著我們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來, 在妳的身邊 興起了多少英雄豪傑! 但是, 妳從不曾看見 四萬萬同胞 像今天這樣 團結得如鋼似鐵; 千百萬民族英雄, 為了保衛祖國 灑盡他們的熱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黃河怒濤, 山嶽般地壯烈! 啊,黃河! 妳可曾聽見 在妳的身旁 響徹了勝利的凱歌? 妳可曾看見 祖國的鐵軍 在敵人後方 布成了地網天羅? 他們把守著黃河兩岸, 不讓敵人渡過! 他們要把瘋狂的敵人 埋葬在滾滾的黃河! 啊,黃河! 妳奔流著, 怒吼著, 妳怒吼著, 叫嘯著, 向著祖國的原野, 響應我們偉大民族的 勝利的凱歌! 望采納,謝謝。
8.關於頤和園昆明湖的詩句急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上下涵,十裏青山行畫裏,雙飛百鳥似江南. 滿山松柏成林,林下綴以繁花,堤岸間種桃柳,湖中壹片荷香。
——頤和園對聯 玉泉流貫頤和園墻根 殿閣嵯峨接帝京,阿房當日苦經營。 只今猶聽宮墻水,耗盡民膏是此聲。
頤和園繡漪橋 螺黛壹丸,銀盆浮碧岫 鱗紋千疊,璧月漾金波 繡漪橋,位於頤和園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鑼鍋橋,為自水路進入頤和園的門戶。聯語表現的是繡漪橋周圍嫵媚誘人的景色。
上聯寫日景:橋宛如壹彎黛眉鑲嵌在銀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著碧綠的萬壽山影。下聯寫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潔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蕩漾著金色的清波。
螺黛,畫眉之墨,壹種青黑色礦物顏料,此指黛眉。 將橋喻作美人之黛眉,將倒映之青山說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筆墨傳神。
壹丸與千疊相對,足見橋之嬌巧與湖之浩瀚。聯語文辭瑰麗,構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壹幅蒼潤秀美的水墨畫。
頤和園宜蕓館道存齋 霏紅花徑和雲掃 新綠瓜畦趁雨鋤 聯語清新幽雅:落英繽紛,花徑霏紅如霞,雲霧之中,有人輕輕打掃;瓜田菜地,壹片新綠如玉,細雨濕潤,有人慢慢鋤草。霏紅,彩霞般的紅色。
聯語用詞簡練,“趁雨鋤”扣緊“宜蕓館”的命名,表現了清新素雅的風格和主人閑適的心境。 頤和園月波樓 壹徑竹蔭雲滿地 半簾花影月籠沙 月波樓,在頤和嗣昆明.湖中韻南湖島上。
聯語描繪竹林、花枝、沙灘在月色籠罩下的微妙變化,使樓的周圍、遠近充盈著壹片迷蒙幽靜的氣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籠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
聯扣月波樓名,甚切。 頤和園十七孔橋 虹臥石梁,岸引長風吹不斷 波回蘭槳,影翻明月照還空 十七孔橋,橫跨於頤和園昆明湖的東堤和南湖島間,橋由十七個孔券組成,長150米,為頤和園中最大石橋。
上聯寫水上之橋,下聯寫橋下之水。石橋宛若臥在水上吹不斷的彩虹;蘭槳使水波回旋,劃碎映於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還空,指橋的十七孔.聯語描繪水波、明月,水天壹色,使這座頤和園內最大的石橋富於神韻和氣派。 頤和園諧趣園飲綠亭 愛新覺羅·玄燁 雲移溪樹侵書幌 風送巖泉潤墨池 諧趣園系北京名園頤和園中之園,原名惠山園。
飲綠亭為其中壹水榭,曾名水樂園。本聯構思奇麗:溪邊樹梢上壹抹彩雲飄逸而來,好像觸及書房的帷簾;山泉隨風流至,仿佛潤濕了屋中的硯臺。
書幌,指書齋中的帷幔窗簾。墨池,洗筆的水池,借指硯臺.聯語賦予雲、風以生命和動感,並與表示清幽、寧靜的書幌、墨池融為壹體,動中有靜,清寂中又透著鬧意。
“移”“送”“侵”“潤”四字,恰到好處地寫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頤和園諧趣園知魚橋 月波瀲灩金為色 風瀨琤琮石有聲 知魚橋在頤和園諧趣園之東南角,建於清乾隆時。
聯語通過壹看壹聽將橋下之水景繪得有色有聲:明月下,水波漣漪,金光閃爍;風吹水擊岸石,發出悅耳的聲響。瀲灩,水波流動貌。
風瀨,意為風吹水急。琤琮,原為玉器相擊聲,此謂水石撞擊聲。
全聯詠水,卻無壹“水”字,顯出作者的藝術修養。“瀲灩”與“諍琮”雙聲疊韻相對,增添了音韻之美。
聯語用詞精巧,秀麗嫻雅,令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 頤和園宜蕓館 繞砌苔痕初染碧 隔簾花氣靜聞香 宜蕓館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對聯以苔痕、花氣為題詠對象,顯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調。
上聯化用劉禹錫《陋室銘》“苔痕上階綠”句意,說石階周圍的青苔剛剛萌發綠色;下聯說花氣透過竹簾傳來靜靜幽香。砌,即石階。
此聯語詞凝練,雅而不俗。“繞”、“隔”、“染”、“聞”等動詞精巧傳神,生動地寫出了環境的幽靜宜人。
頤和園畫中遊 幽籟靜中觀水動 塵心息後覺涼來 畫中遊在頤和園內萬壽山西面。亭倚山巖,樓耀金碧,水木清華,環繞著幾曲畫廊,遊覽其中,真有身在畫圖之感。
上聯說,寂然寧靜之中能體驗到水之動,籟之幽,萬物無不從容自得。有萬物靜觀皆自得之意。
幽籟,幽雅的聲音。唐權德輿《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樓感懷》詩:“杉梧靜幽籟。”
下聯說,止息了壹切雜念,則在繁囂之中也可直覺地領悟涼意的來臨。塵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堯臣《送曇穎上人往廬山》詩:“塵心古難洗。”涼,指心靈的安閑自適,即精神的自由。
聯語啟示人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耳目之遊,還得進壹步忘名利、齊得喪、同禍福、等貴賤,無牽無掛,走入同乎萬物而與造物者遊的逍遙境界。 頤和園畫中遊石牌坊 閑雲歸岫連峰暗 飛瀑垂空漱石涼 畫中遊為重檐八角閣,正殿前有石坊。
本聯表現的是壹幅傍晚太陽下山時的清涼幽靜圖景:白雲飄入山間,連綿青山濃陰高蔽而轉暗;飛瀑垂空而瀉,使石受漱而涼。岫,山巒。
聯語由流雲而引出山峰,由飛瀑而引出巖石,煉字工巧,“閑”、“歸”、“飛”、“垂”幾字的選用使白雲與瀑布富於動感與情趣。 頤和園霞芬室 愛新覺羅·弘歷 窗竹影搖書案上 山泉聲入硯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頤和園玉瀾堂東配殿。
婆娑搖曳的竹影映照在臨窗的書桌上,潺潺的山泉聲傳入室內的硯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與窗內的書桌、硯池遙相呼應,構成壹幅寧靜和諧的畫面。
“搖”字“入”字刻劃了景物的動態。
9.關於永定河的故事從前,永定河叫無定河,時常發大水,決口子。
老百姓吃盡了洪水的苦頭,都盼著官家治理河。可官家不管,老百姓又太窮,壹直治不了。
那年,固安來了個吳知縣,廉潔奉公,愛民如子,上任頭壹天就去看水勢,第二天就想出個好主意,連夜給皇上修了壹道本。當時的皇上是個昏君,只知吃喝玩樂,從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他在宮裏玩膩了,想到外地轉悠轉悠。這天五鼓早朝,他問大臣:“眾位愛卿,我想出去逛逛,不知哪兒有好景致?”皇上話音剛落,朝班中閃出壹個大臣,跪下說:“萬歲,昨天固安吳知縣有本奏來,他說‘南有蘇杭勝地,北有固安八景’,萬歲何不到固安去看看?”皇上想:我遊玩過各地勝景,從沒聽說過有個“固安八景”,於是問道:“固安八景是怎麽回事兒,比西湖還好嗎?”大臣急忙送上吳知縣的奏章。
皇上壹看,上面寫著:“固安東有西湖二景,南有牛頭馬面,西有太子三宮,北有玉帶兩條,”心中大喜,決定去看看。第二天,皇帝乘輦,帶著隨從來到固安縣。
歇了壹天,吳知縣引著皇上出了東門,壹直往東走,走出二十多裏,過了好幾個村子,也沒看到什麽好景致。皇上懷疑起來,問:“吳知縣,妳說的西湖二景在哪裏呢?”吳知縣指指叢林深處的東湖、西湖(兩個村子名)說:“萬歲,這就是我說的西湖二景啊!”皇上壹看是兩個破爛村子,挺生氣:“吳知縣,妳敢騙我?”吳知縣急忙跪下說:“萬歲,臣不敢騙您。
這兩個村子原是我朝有名的柳編產地,春天杞柳嫩綠,冬天柳貨成山,有人作詩說‘東湖西湖柳編鄉,春秋美景勝蘇杭’,壹點不過分吶。可這些年,無定河老開口子,沖了土地,沖了杞柳,老百姓走的走逃的逃,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皇上雖然生氣,可吳知縣說得句句在理,只好罷休。轉天,吳知縣又帶著皇上往南去,到牛頭(牛駝鎮)、馬面(馬莊鎮)轉了大半天,既沒看到寺廟,也沒看到古跡,倒碰到不少叫花子和破衣爛衫的窮百姓。
皇上生氣了:“吳知縣,妳可知罪?”吳知縣急忙跪下磕頭,說:“萬歲,妳聽我說。從前,牛駝、馬莊確實很熱鬧,日月塔、魁星樓不用說,光寺廟就有好幾個。
可是,這幾年因為無定河老開口子,人們活不下去了,都逃荒去了,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這天,吳知縣又領皇上奔城西,到太子三宮(太子務:南宮由、北宮由、中宮由)看了看,只見到處是爛磚頭碎瓦片,老鼠出溜出溜亂鉆,眼都氣紅了,大聲說:“回京!”吳知縣跪下說:“萬歲,城北……”皇上怒氣沖沖地說:“不去了!”吳知縣說:“這玉帶的景色別具壹格,萬歲無論如何要去看看。”
皇上又來到城北,爬上無定河大堤壹看,只見滿河渾水嘩嘩地流著,壹個浪頭接壹個浪頭直撞大堤,大堤越來越窄,好像馬上就要開口子了,皇上嚇得差點癱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說:“吳,吳,妳好大膽……”吳知縣說:“不,萬歲,我不敢騙您。從前,好多詩人都把大堤比玉帶,連老皇上也作過‘萬裏金堤似玉帶’的詩句呢,可眼前這兩條玉帶已經很危險了,它威脅著十多萬百姓的生命,也威脅著皇城的安全,望萬歲開恩賜銀治理!”皇上氣糊塗了,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我賜銀……”他想說:“我賜銀?不砍妳腦袋就是好事?”剛說出“賜銀”二字,吳知縣便撲通壹聲跪下了,連忙說:“謝主隆恩!”皇上更生氣了,大聲說:“武士們,給我推出去砍了!”吳知縣壹點也不害怕,他說:“萬歲,臣命如草芥,壹點也不值錢,但您金口玉言,賜字既出口,還能收回去嗎?”接著,他給皇上戴了壹陣高帽子,說皇上愛民如子,是聖德明君,然後,又講了講治河、栽柳樹、發展柳編的好處。
皇上被吳知縣哄樂了,只好從國庫中撥出五萬兩白銀,交給吳知縣治河用。吳知縣征集了壹萬多老百姓,清理舊河道,加高大堤,還在堤上插上柳樹,很快就把無定河治好了。
自那以後,無定河有了壹定走向,再也不開口子了,老百姓都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後來,有個老秀才為了歌頌吳知縣的功德,作了壹首《永定河頌》,其中壹句:“巧賺皇上吳縣令,無定河變永定河。”
無定河從此改了名,叫永定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