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為:語言質樸,生動精妙、渾融完整,意境深遠。
1、渾融完整,意境深遠。
陶淵明詩中,有許多描寫景物的句子。這些句子用白描和寫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的詩意盎然,豐富了讀者的想象,好像在讀者面前展示了壹幅生動有趣、意境深遠的畫面。
2、語言質樸,生動精妙。
崇尚自然是陶淵明的核心思想,在詩歌的著作中當然也不例外。他的語言質樸實在,不嬌柔不造作。就如同本人壹樣,陶淵明在仕途上始終保持著品德節操的純潔。因人格的堅定與生活體驗高度合壹,創作出來的詩句就很有感染力。
人物生平:
1、早年生活:
陶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父親具體事跡已不可考。有壹庶妹,小淵明三歲,後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壹妾看來,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
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在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
2、仕宦生涯: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後,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裏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閑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於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壹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
三年丁憂期滿,淵明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壹展宏圖,可在出仕後卻仍然眷念田園。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動蕩於仕與耕之間已有十余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