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出。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註釋] ①尋:尋訪。隱者:這裏指隱居在山林中的友人。此詩壹作孫革《訪羊尊師》詩。②童子:指隱者的小弟子。(3)師:指隱身,是童子的老師。(4)不知處(chu觸):不知(隱者的)行蹤。
[簡要評析] 這首詩寫了詩人尋隱者而不遇的經過,內容清淡若無,全詩空靈飄逸,有著隱士般不著痕跡的風格特征。唐人喜隱,然而隱居的方式及目的均有較大的差異。從方式上看,有終身隱、隱後仕、仕後隱、亦仕亦隱等多種,如王績為仕後隱,王維為亦仕亦隱。而本詩中的隱者,大概是位真正的隱者,他隱遁山林,專心修煉。本詩中的隱者,即是壹位真隱士,而不像是壹位道徒或僧人。這首詩在表現隱者高尚情操方面很註意氣氛的描寫,通過這種不是渲染,不是烘托的烘托,便將這位隱者的性格特征刻畫出來了。詩中主要是抓住了以下這些意象的描寫:首先是詩題中的“不遇”兩字,這兩字下得很重要,正是這“不遇”兩字,寫出這位隱者是位以隱為業的真隱。設想壹下,若這位隱者是個身在深山而心系官爵的企慕榮華富貴的假隱者,他必定耐不住寂寞,必定註重同外界的聯系,因而也必定不會日日雲深處采藥,他要做的必定是待價而沽、靜候外來尋訪者之類的事了。再就是“松”、“雲”的描寫,這更容易解釋。青松的偉岸挺拔,正好是隱者正直品行的象征;青松的長綠不雕,也正是隱者堅抱操守的象征。而白雲的潔白無瑕,恰是隱者高尚道德的暗喻;白雲的悠閑自得,更是隱者的內心有著無限愉悅、無限歡暢的形象說法。在古典詩詞中,用松雲寫隱者其人的名句不計其數,本詩只是其中壹的例。而“采藥”這壹舉動,也有深意。藥為救人濟世之物,言其師入深山采藥去,即寓有隱者所重乃欲為社會多作貢獻,故筆者認為他很可能是位雖不欲同官場合作,但仍關註著國家和百姓命運之人。最後讓我們來揣度壹下詩人對這位隱者的態度。筆者認為,詩題中雖有“不遇”兩字,似乎詩人因未能遇上他而感到有點遺憾。但從整首詩的意境看,詩人並不壹定有這種想法。妳可看看在讀者面前出現的是壹番什麽景象;弟子佇立在青松之下,用手指著遠處那連綿的群山,還有山中那不盡的白雲,告訴詩人,我的師父就在那難以知曉的地方采藥哩。作為讀者面對這幅畫面會產生什麽想法呢?壹定會感到,這位隱者他的心胸就像這大山壹樣寬廣,他的品行就像這白雲壹樣純潔,他的操守就像這青松壹樣堅強,他真是壹位值得尊敬的人。其實,作者當時就可能已經產生了以上的看法,但他故意不說,而讓讀者自己去體驗、去品味,這要比自己直接說出來更好壹些。從詩意上來說,詩人這次訪尋隱者正是因為未遇上他,而從他所隱居之處的雲深、節松、采藥見出了隱者之不為人知的飄逸、出塵的生活方式、清雅誌趣,得到的啟迪足以讓詩人在人生中去感悟、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