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又名“曲子詞”,原是合樂演唱的,有詞牌名,依詞牌而填。通俗來講,詞牌便是壹首詞的曲調格式,所謂“詞”,是填進去使之變成壹首完整歌曲來演唱的。詞在古代,最初是民間歌曲、流行歌曲的性質,士大夫參與詞的創作,曲調又漸漸失傳,這樣詞才漸變為壹種“抒情詩”性質的文學體裁。
詞分小令、中調和長調,有引、慢、令、近之別,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所謂單雙三四是指闕數的多少,通俗來講就是“分段”)之分。
詞體押韻較寬。
詩:最初也是民歌,是歌謠,《詩經》便是我國最早的歌謠集,漢代開始出現文人創作的詩歌,這是壹種語詞凝練、結構跳躍,具有節奏韻律感,高度集中反映生活的抒情文學樣式。漢以後,文人詩迅速發展起來,唐代到達頂峰。
詩歌分為古體和近體,古體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言”是就字數而言。“春眠不覺曉”就是五言。)之分,還有古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歌行,民間樂府詩(就是民歌)。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首尾兩聯不許對仗,中間兩聯需要對仗,押平聲韻;絕句壹***四句,也押平聲韻。律詩和絕句都分為五言絕和七言絕。律詩中還有壹種稱為排律,就是把中間只有兩聯的對句無限延長,寫出許多組對仗。
風格:最簡單的詞語概括便是“詩莊詞媚”,或者說“詩言誌,詞主情”。
詩在漢文學中壹直居於正統地位,常被賦予“載道”意義(強調社會教化功能),詩多用於言誌。作詩最講究氣格之高標,立意之高絕。這是就總體而言,實際上在漢文學幾千年的發展中,詩歌的風格繁復多樣,格局面目。有陶淵明的自然沖淡,有王維的空靈恬靜,有杜甫律詩和古體的沈郁頓挫、波瀾老成,有李商隱的精整綺麗而又意緒深隱,有李白的豪邁飄逸,李賀的怪麗奇詭,蘇東坡的超曠絕俗,還有黃庭堅的生新瘦硬。所以,真的很難壹言以蔽之。不過,無論如何,詩歌幾乎都是典雅莊重的。
詞,因為最開始是歌伎伶工所演唱的流行歌曲,所以以婉媚為其本色,以抒發男女之間的相思別離為其主要內容,後來經過文人的改造,有了不同的流派,大致可分為三個流派:豪放、婉約、清雅。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風格豪邁不輸同類詩作,氣度宏放,雖然成就很高,但這並不是詞的正統和主流風格;婉約派是詞之正宗,重於抒情,綺錯婉媚,含蓄纏綿,代表詞人有秦觀、李清照、柳永,還有集婉約之大成者周邦彥;清雅派是南宋的壹個詞派,姜夔為代表,格律精整,雕章琢句,趨於雅化,完全使詞脫去了民間風調。
內容上:
其實上面已經說得差不多了。詩多言誌,或者言社會政治,當然也抒情,但是抒發的壹般是合乎禮制之情,而不是狎邪之情,具體分,在內容上,有山水詩、田園詩,後來山水田園合流,有社會諷喻詩,有詠史詩,也有敘事詩,比如樂府中的《孔雀東南飛》,還有東晉時期的玄言詩(言玄理的)、遊仙詩(求仙得道),當然還有大量的詠懷言誌詩,也有悼亡詩(悼念亡妻),還有詠物詩、宮體詩等等,內容五花八門。
詞,豪放詞也是所有內容都可以入,但是作為正宗的婉約詞壹般是抒男女相思別離之情。柳永還開了壹種寫城市風貌的題材,還有羈旅行役題材,當然,也有詠物詞,等等,不壹而足。最多的是言情之作。
答得有點混亂,但是絕對都是自己壹個字壹個字敲上來的,是自己的知識儲備,沒有給妳直接粘網上的,希望妳能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