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朝
作者:王維
原文: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賞析: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雕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麽季節,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妳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全詩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
後宮詞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賞析:這首詩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前人曾批評此詩過於淺露,這是不公正的。詩以自然渾成之語,傳層層深入之情,語言明快而感情深沈,壹氣貫通而絕不平直。
沒蕃故人
朝代:唐朝
作者:張籍
原文:
前年伐月支,城上沒全師。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賞析:蕃,吐蕃,我國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權,在今青海、西藏壹帶。當時唐、蕃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作者的這位老友在壹次戰爭中身陷吐蕃,生死未蔔,下落不明,作者就寫了這首詩深切懷念他。 在這次戰鬥中,唐軍全師覆滅,友人是生是死,由於消息斷絕,無法肯定。他深深想念這位朋友,料想其已死,想奠祭;但又存壹線希望,希望友人還活著。巨大的悲慟在這無望的希望中體現出來。全詩語真而情苦,“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壹句形象描寫戰場的情景。
列女操 / 烈女操
朝代:唐朝
作者:孟郊
原文: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賞析:這是壹首頌揚貞婦烈女的詩。此詩以男子之心願,寫烈女之情誌,可歌可泣。梧桐樹相依持老,鴛鴦鳥同生***死。舊世貞烈女,夫死而終生不嫁,夫死而以身相殉。守節以表從壹之誌,殉節以明堅貞之心。\
江雪
朝代:唐朝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壹,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十分孤獨,寂寞的。柳宗元他自己艱難和痛苦的經歷已深深的刻在了心中,於是他便借用古詩來宣泄悲傷的情感。這首詩的境界不禁有幾分幽靜,孤僻,讓我們感受到冬天的壹切景物總是死氣沈沈,不富有活力,然而這就是柳宗元詩的特點。詩人的心情感到落寞,有時也不免帶幾分悲傷之情,過於冷清
靜夜思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賞析: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麽逼真,那麽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春望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賞析: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裏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壹“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壹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於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了事物睹物傷情,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體現出詩人的愛國之情。
回鄉偶書
朝代:唐朝
作者:賀知章
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賞析:賀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
夜雨寄北
朝代:唐朝
作者:李商隱
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賞析:《夜雨寄北》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壹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回答說:君問歸期未有期。這壹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歸期未蔔的羈旅之愁。
登鸛雀樓
朝代:唐朝
作者:王之渙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賞析:這裏,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裏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我們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壹開。
渡荊門送別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原文:
流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連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賞析: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嶺,壹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壹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壹番景色。
山居秋暝
朝代:唐朝
作者:王維
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賞析: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望月懷遠
朝代:唐朝
作者:張九齡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是壹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
送友人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原文: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賞析:是壹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此詩歷來膾炙人口,選入教材,是個佳作。
夜月
朝代:唐朝
作者:劉方平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賞析: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壹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過故人莊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賞析:這首詩是作者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上朋友家做客的表現。 這是壹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
赤壁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原文: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賞析: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
次北固山下
朝代:唐朝
作者:王灣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賞析: 《次北固山下》壹詩中,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壹種自然理趣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寫作特色 寓情於景,景中含理。
春曉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賞析:《春曉》是壹首惜春詩,看似極為口語化,卻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知”的句式,將春天的景物展現給讀者。
相思
朝代:唐朝
作者:王維
原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賞析: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