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靈隱寺的詩句 1. 描寫“靈隱寺”的詩句有哪些
1. 靈隱寺月夜
清代:厲鶚
夜寒香界白,澗曲寺門通。
月在眾峰頂,泉流亂葉中。
壹燈群動息,孤磬四天空。
歸路畏逢虎,況聞巖下風。
2. 靈隱寺
唐代: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雕。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3.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
唐代:綦毋潛
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雲。
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4.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
唐代:賈島
峰前峰後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
鶴從棲處掛獼猴。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遊。
5. 夏日登靈隱寺後峰
唐代:方幹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雲霞際,川傾世界東。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6. 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
唐代:貫休
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
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
7. 宿天竺寺,寄靈隱寺僧
唐代:張籍
夜向靈溪息此身,風泉竹露凈衣塵。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8.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
唐代:白居易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
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9. 題靈隱寺皖公院
唐代:鄭巢
山寒葉滿衣,孤鶴偶清羸。已在雲房老,休為內殿期。
嵐昏聲磬早,果熟喚猿遲。未得終高論,明朝更別離。
10. 秋夜宿靈隱寺師上人
唐代:張祜
月色荒城外,江聲野寺中。貧知交道薄,老信釋門空。
露葉雕階蘚,風枝戛井桐。不妨無酒夜,閑話值生公。
11. 題杭州靈隱寺
唐代:張祜
峰巒開壹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裏郭中煙。後塔聳亭後,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澗石點苔鮮。好是呼猿久,西巖深響連。
12. 題靈隱寺師壹上人十韻
唐代:張祜
八十空門子,深山土木骸。片衣閑自衲,單食老長齋。
道性終能遣,人情少不乖。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層階。
洗缽前臨水,窺門外有柴。朗吟揮竹拂,高楫曳芒鞋。
迸筍斜穿塢,飛泉下噴崖。種花忻土潤,撥石慮沙埋。
舊往師招隱,初臨我詠懷。何當緣興玩,更為表新牌。
13. 酒泉子·長憶西山
宋代:潘閬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後,冷泉亭上舊曾遊,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壹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圖看,終是欠峰巒!
關於靈隱寺的詩句就這麽多了。
2. 西湖靈隱寺 詩句
《西湖泛舟入靈隱寺》原文
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無數重。
白鳥背人秋自遠,蒼煙和樹晚來濃。
桐廬道次七裏瀨,彭蠡湖間五老峰。輟棹遲回比未得,上方精舍動疏鐘。
《西湖泛舟入靈隱寺》作者簡介
林逋(967壹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裏黃賢村人(壹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3. 描寫靈隱寺的句子
靈隱寺(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雕。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靈隱寺後峰(方幹)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雲霞際,川傾世界東。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貫休)
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
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賈島)
峰前峰後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
鶴從棲處掛獼猴。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遊。
灑泉子(潘閬)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後。
冷泉亭上幾行遊。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壹聲何處去。
別來幾向畫闌看。終是欠峰巒。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綦毋潛)
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雲。
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遊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蘇軾)
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屋堆黃金鬥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
四方宦遊散其孥,宮闕留與閑人娛。
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憂心郁紆。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喬松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清風時來驚睡余,遂超羲皇傲幾蘧。
歸時棲鴉正畢逋,孤煙落日不可摹。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蘇軾)
百重堆案掣身閑,壹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築落階泉。
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瞻雲漢更茫然。
靈隱前壹首贈唐林夫(壹題聞林夫當徙靈隱寺(蘇軾)
靈隱前,天竺後,兩澗春淙壹靈鷲。
不知水従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
無情有意兩莫測,肯向冷泉亭下相縈回。
我在錢塘六百日,山中暫來不暖席。
今君欲作靈隱居,葛衣草履隨僧蔬。
能與冷泉作主壹百日,不用二十四考書中書。
4. 描寫靈隱寺的句子
1、靈隱寺月夜
清代:厲鶚
夜寒香界白,澗曲寺門通。
月在眾峰頂,泉流亂葉中。
壹燈群動息,孤磬四天空。
歸路畏逢虎,況聞巖下風。
2、題靈隱寺山頂禪院
唐代:綦毋潛
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雲。
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3、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
唐代:賈島
峰前峰後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
鶴從棲處掛獼猴。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遊。
4、夏日登靈隱寺後峰
唐代:方幹
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雲霞際,川傾世界東。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5、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
唐代:貫休
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
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
5. 描寫靈隱寺的句子
靈隱寺(宋之問)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雕。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戲酬光上人(白居易)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靈隱寺後峰(方幹)絕頂無煩暑,登臨三伏中。深蘿難透日,喬木更含風。
山疊雲霞際,川傾世界東。那知茲夕興,不與古人同。
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貫休)罷郡歸侵夏,仍聞靈隱居。僧房謝脁語,寺額葛洪書。
月樹獼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愛清靜,莫便結吾廬。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賈島)峰前峰後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鶴從棲處掛獼猴。
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遊。
灑泉子(潘閬)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後。
冷泉亭上幾行遊。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壹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闌看。
終是欠峰巒。題靈隱寺山頂禪院(綦毋潛)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
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雲。觀空靜室掩,行道眾香焚。
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遊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蘇軾)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屋堆黃金鬥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四方宦遊散其孥,宮闕留與閑人娛。
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憂心郁紆。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喬松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清風時來驚睡余,遂超羲皇傲幾蘧。
歸時棲鴉正畢逋,孤煙落日不可摹。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蘇軾)百重堆案掣身閑,壹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築落階泉。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瞻雲漢更茫然。靈隱前壹首贈唐林夫(壹題聞林夫當徙靈隱寺(蘇軾)靈隱前,天竺後,兩澗春淙壹靈鷲。
不知水従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無情有意兩莫測,肯向冷泉亭下相縈回。
我在錢塘六百日,山中暫來不暖席。今君欲作靈隱居,葛衣草履隨僧蔬。
能與冷泉作主壹百日,不用二十四考書中書。
6. 描寫“靈隱寺”的語句有哪些
1、走在靈隱寺大雄寶殿的石階上,感覺到了壹種肅穆,壹種無與倫比的莊嚴。
2、只是對佛的壹種敬仰,佛的嘴角總是那種似有似無的笑容,仿佛,在嘲笑世人的無知。
3、嘆服古人壹個“隱”字,把靈隱寺概況的靜謐深沈。
4、明代畫家沈石田詩雲:湖上風光說靈隱,風光獨在冷泉間。
5、壹般寺院,前面往往張揚寬敞,炫耀法門的氣派。而靈隱寺隱於群峰環抱的山谷之中,恍如置身於仙靈所隱之地。
6、煙雨過後,這裏是壹方空靈的凈土。隱居西湖,置身雲林。
7、雖然,聽不到那種鐘鼓齊鳴的聲音,但是,還是能感覺到古老的味道,感覺到了那種讓人感到驚詫的震撼。
8、靈隱寺,是佛祖定居的地方,是“活佛濟公”的寓所。
9、進入靈隱寺要走壹段彎彎曲曲的山路,兩旁全是高高的山,山上全是茂密的參天大樹,把靈秀的山巒遮了個嚴嚴實實。山間的空氣裏透著濃濃的清新,如同置身於天然氧吧,既讓人賞心悅目,又讓人感到格外舒服。
10、靈隱寺這座千古名剎,它用自己特有的景色吸引著天下遊人。
11、靈隱寺中的“靈隱”兩字是指當時壹個叫慧理的高僧來到杭州,看到如此秀麗的景色認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兒建下了寺院取名“靈隱寺”。
12、在靈隱寺大佛的背面是壹座大佛山,佛山上***雕塑著150個大小不壹、形態各異、形體豐滿、栩栩如生的佛像。好像是全世界的大小之佛聽到了佛祖的指令後,都雲集到這裏聚會似的。
13、靈隱寺天王殿外有壹冷泉亭,據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常在冷泉亭上飲宴賦詩。
14、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飛來峰前,是中國佛教著名的“十剎”之壹。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
15、到杭州旅遊,壹看西湖,二看靈隱,靈隱位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可謂“不可不去”。
7. 描寫“靈隱寺”的語句有哪些
1、走在靈隱寺大雄寶殿的石階上,感覺到了壹種肅穆,壹種無與倫比的莊嚴。
2、只是對佛的壹種敬仰,佛的嘴角總是那種似有似無的笑容,仿佛,在嘲笑世人的無知。 3、嘆服古人壹個“隱”字,把靈隱寺概況的靜謐深沈。
4、明代畫家沈石田詩雲:湖上風光說靈隱,風光獨在冷泉間。 5、壹般寺院,前面往往張揚寬敞,炫耀法門的氣派。
而靈隱寺隱於群峰環抱的山谷之中,恍如置身於仙靈所隱之地。 6、煙雨過後,這裏是壹方空靈的凈土。
隱居西湖,置身雲林。 7、雖然,聽不到那種鐘鼓齊鳴的聲音,但是,還是能感覺到古老的味道,感覺到了那種讓人感到驚詫的震撼。
8、靈隱寺,是佛祖定居的地方,是“活佛濟公”的寓所。 9、進入靈隱寺要走壹段彎彎曲曲的山路,兩旁全是高高的山,山上全是茂密的參天大樹,把靈秀的山巒遮了個嚴嚴實實。
山間的空氣裏透著濃濃的清新,如同置身於天然氧吧,既讓人賞心悅目,又讓人感到格外舒服。 10、靈隱寺這座千古名剎,它用自己特有的景色吸引著天下遊人。
11、靈隱寺中的“靈隱”兩字是指當時壹個叫慧理的高僧來到杭州,看到如此秀麗的景色認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兒建下了寺院取名“靈隱寺”。 12、在靈隱寺大佛的背面是壹座大佛山,佛山上***雕塑著150個大小不壹、形態各異、形體豐滿、栩栩如生的佛像。
好像是全世界的大小之佛聽到了佛祖的指令後,都雲集到這裏聚會似的。 13、靈隱寺天王殿外有壹冷泉亭,據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常在冷泉亭上飲宴賦詩。
14、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飛來峰前,是中國佛教著名的“十剎”之壹。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
15、到杭州旅遊,壹看西湖,二看靈隱,靈隱位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可謂“不可不去”。
8. 關於古詩《靈隱寺》的導遊詞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靈隱寺的山門前。
大家請看,這堵赭紅色墻的照壁上寫著“咫尺西天”四個大字,就是說,我們再走進壹步,前面就是佛國世界了。進入寺廟我們還要走壹小段路,沿途要經過合澗橋、春淙亭、壑雷亭和冷泉亭,趁這個機會,我來簡單介紹壹下靈隱寺的建寺情況。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距今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現在是杭州最大的叢林寺院,也是全國十大名剎之壹。靈隱寺比少林寺的創建要早170年(少林寺建於公元495年)。
關於靈隱寺的創立·,據{靈隱寺誌}記載,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風水蘊藏著靈氣,於是就把對面的這座飛來峰比作天竺(印度)靈鷲山的壹座小嶺,不知何時飛來,認為“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於是就在此駐足,建立寺廟,取名“靈隱”。
起初山門寺額,題名“絕勝覺場”,到了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改題為“景德靈隱禪寺”,明朝後直名為“靈隱禪寺”,壹直沿用至今.歷朝以來,寺院屢毀屢建先後14次,現在的殿宇,是19世紀重建的。目前靈隱寺可供遊人遊覽的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和雲林藏室等;各位,現在我們來到了靈隱寺的第壹個寺院——天王殿。
大家請看殿屋重檐下懸掛著兩塊橫匾,“靈鷲飛來”金匾是黃元秀居士的題字,還有壹塊“雲林禪寺”的匾額是清康熙皇帝的親筆手書。這就是康熙皇帝將“靈隱寺”改為“雲林寺”的由來。
那麽,靈隱寺為什麽又叫雲林寺呢?這裏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民間,傳說在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到杭州。
有壹天,康熙喝得酩酊大醉,前呼後擁,壹路遊到靈隱。寺廟住持和尚深知這位皇帝喜歡作詩題字,於是就提出想請康熙重題壹塊寺額,康熙也就乘著酒興,滿口答應。
不料因酒誤事,落筆太重,把“靈”字上半截的“雨”字頭寫得太大,下半截的三個“口”和壹個“巫”字,再也寫不下去。康熙壹慌,'急得汗如雨下,、酒都醒了。
正在為難之際,旁邊有位大學士名叫高江村,急中生智,在手掌心上寫了“霎林”二字,然後假裝磨墨,向皇帝暗示,康熙也就隨機應變,把“靈”字寫作“雩”字,於是“靈隱寺”也就變成“雲林寺”。到杭州旅遊,壹看西湖,二看靈隱,靈隱位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可謂“不可不去”。
相傳始東晉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靈隱寺天王殿外有壹冷泉亭,據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常在冷泉亭上飲宴賦詩。
靈隱壹帶的山峰怪石嵯峨,風景絕異,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此稱為“飛來峰”。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可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1993年,靈隱景區新辟了“中華石窟藝術集萃園”,它借飛來峰山林之勢,把中國著名的石窟藝術經典造像(如:樂山大佛、龍門石窟等)微縮於此,值得壹看。
特別關照:到靈隱旅遊,壹定要到飛來峰最大的石刻--大肚彌勒佛前照個像,餐飲:遊靈隱,看飛來峰,可別忘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領略佛教文化之後,妳可以到合澗橋畔的天外天菜館重食人間煙火。
澗水在樓前潺潺流過,古剎鐘聲隱約可聞,在此品嘗美味佳肴,是不是別有壹番風味啊?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飛來峰前,是中國佛教著名的“十剎”之壹。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
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天王殿入口的彌勒佛坐像,已有200年歷史。
彌勒佛背後的護法天神韋馱像為南宋時作品。大雄寶殿高33.6米,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單層重檐寺院建築之壹。
殿內正中有貼金釋加牟尼像,凈高9.1米,加上蓮花底座和佛光頂盤,高達19.69米,坐像用24塊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細而莊嚴。大殿兩側分列“二十諸天”和“十二圓覺”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殿後側有海島立體群塑,***有浮雕150多尊。大雄寶殿、天王殿兩側有五代時所建的石塔和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所建經幢,距今已有1000余年。
清康熙皇帝曾題“雲林禪寺”四字。 靈隱壹帶的山峰怪石嵯峨,風景絕異,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故稱“飛來峰”。
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山高168米,山體由石灰巖構成,與周圍群山迥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
飛來峰的廳巖怪石,如矯龍,如奔象,如臥虎,如驚猿,仿佛是壹座石質動物園。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巖骨暴露,峰棱如削。
明人袁宏道曾盛贊:"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壹。飛來峰奇石嵯峨,鐘靈毓秀,在其巖洞與沿溪的峭壁上***刻有五代、宋、元時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傳佛教(喇嘛教)造像最為珍貴,堪稱我國石窯造像藝術中的瑰寶,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來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綠蔭深處,泉水晶瑩如玉,在清澈明凈的池面上,有壹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噴薄而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