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縹緲隱險峰,
上下左右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雲霧漫山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
2.形容山朦朦朧朧的詩句有哪些1、煙波縹緲隱險峰,上下左右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雲霧漫山中。
2、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
3、江中綠霧起涼波,天上叠山獻紅嵯峨。
4、飛埃結紅霧, 遊蓋飄青雲。
5、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6、鐸吟輕吹發,幡搖薄霧霏。
7、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只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
8、寒野凝朝霧,霜天散夕霞。歡情猶未極,落景遽西斜。
9、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10、永夕飛淫雨,崇朝蒸毒霧。
11、陶侃寒溪寺,如今何處邊。汀沙生旱霧,山火照平川。
12、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13、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覺得滿意就采納吧,謝謝啦~~
3.描寫廬山雲霧飄渺的詩句有哪些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註釋]
1.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裏墻壁上的。
2. 緣:因為。
3. 此山:指的是廬山。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幹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麽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壹峰壹嶺壹丘壹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壹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壹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壹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4.描寫黃山雲霧飄渺的詩句有哪些黃山大千——詠山詩句--------------------------------------------------------------------------------發表日期:2003年5月11日 已經有977位讀者讀過此文李 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崔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遺蹤。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渡,碧嶂盡睛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鷴並序聞黃山胡公有雙白鷴,蓋是家雞所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以其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鳥耿介,尤難畜之,余生平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輒贈於我,唯求壹詩,聞之欣然,適會宿意,因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
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照影玉潭裏,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賈 島紀 湯 泉維泉肇何代?開鑿同二儀。
五行分水火,厥用誰壹之?在卦得既濟,備象坎與離。下有風輪煽,上有雷車馳。
霞掀祝融井,日爛扶桑池。氣殊礜石厲,脈有靈砂滋。
驪山豈不好,玉環汙流脂!至今華清樹,空遺後人悲。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師。
壹濯三沐發,六鑿還希夷。伐毛返骨髓,發白令人黟。
十年走塵土,負我汗漫期。再來池上遊,觸熱三伏時。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詩。不見題詩人,令我長嘆咨!範成大浮丘亭知郡望黃山,有浮丘、容成峰,浮丘公、容成子之所遊也。
黟山郁律神仙宅,三十六峰雷雨隔。碧城欄檻偃雙旌,笑挹浮丘為坐客。
巖扉無鎖晝長開,紫雲明滅多樓臺。雲中仙馭參差是,肯為使君乘興來?西昆巉絕不可至,東望蓬萊愁弱水。
誰知芳草遍天涯,玉京只在珠簾底。他年麟閣上清空,卻訪舊遊尋赤松。
我亦從公負丹鼎,來屬刂砂床汲湯井。龔自珍(清)黃山銘予幼有誌,欲遍覽皇朝輿地,銘頌其名山大川,甲乙期,滯淫古歙州,乃銘黃山。
我浮江南,乃禮黃嶽。秀吞閬風,高建杓角。
沈沈仙靈,浩浩巖壑。走其壹支,南東磅礴。
蒼松髯飛,丹砂飯熟。海起山中,雲乃海族。
雲聲濤起,軒後之樂。千詩南窮,百記徒作。
惜哉夏後,橇車未經。惜哉姬王,八駿未燈。
中原隔絕,版圖晦冥。矽升壁瘞,赧岱慚衡。
黃炎培(近現代)蓮花峰絕頂南條壹脈接仙霞,江浙平分兩水涯;讀書廿年想雲海,攀天今日上蓮花;巉坑俯極三千界,縹緲高承萬裏槎;第壹茲遊快心事,名山大好屬吾家。董必武(近現代)由湯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
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倏忽陰晴異,逡巡起伏遷。
雲騰致雨氣,水瀉在山泉。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傳。
坐觀瀑樓中對雨晴望諸奇峰,雨看兩飛瀑。黃山當吾前,晴雨皆悅目。
陶行知題黃山遊記少年生長黃山邊,足跡未到黃山前。黃山之神如有靈,應已記過萬萬千。
我身未到黃山巔,我心已見黃山之尊嚴;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與結夢中緣。泰岱匡廬雖奇異,比我夢中黃山遠不及。
人生為壹大事來,丈夫誌在探新地。屈指三萬六千場,歸老黃山終有日。
此日終須到,此約今日立。黃山與我願毋違,看取方子之書助相憶。
老 舍黃山小詩天都奇偉海雲幽,蓮蕊蓮花高入秋。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
賴少其天都峰賦若非大手筆,難畫黟山圖。雲來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夾風雨,壹點為天都。圖成神鬼泣,百嶽競狂呼。
籲嗟乎,余生八萬九千歲,始信高士巨眼識浮沈。劉海粟題蓮花峰特寫芙蓉削出疊穠華,七度攀登弄紫霞。
架壑有松皆翡翠,淩霄無石不蓮花。作《雲谷晴翠》歸途口占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寧復在人間。
八五遊歷曾非夢,疑昔登臨未定山。有路籬雀飛不到,無知松柏老能閑。
要從何處尋丹嶂,莫使匆匆鹵莽還。始信峰畫松林黃山多松林,此峰獨神秀。
天風撼翠濤,勁骨弄清瘦。守此歲寒姿,敢謂冰雪厚。
豈不懷棟梁,永養山中壽。
5.描寫黃山、廬山的雲霧飄渺的古詩句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淩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
望廬山瀑布水(其壹)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壹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遊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裏,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雲。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裏聞。
黃山:
山外春歸百花闌,山中四月春初度
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雲:“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壹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綠滿黃山夏更幽,清嵐往復壑間流。登高快勝穿空箭,避暑涼生碎玉樓。出岫寒雲常步雨,藏風深谷早交秋。長廊夜話無蚊擾,仙境蓬萊任遨遊
更有秋容寫不得,白雲碧漢映丹楓
壑遠潭清水亦香,黃山縹緲惹仙藏。瓊林蕭瑟寒光紫,翠霧迷蒙瘦菊黃。雁過高峰松礙翅,袁嘗野味果充腸。微丹落葉飄飄舞,碧幛晴空萬裏長
清人王國相有《黃山對雪》歌曰:“黃山峰六六,面面青芙蓉。壹夜經天繪,豐姿別樣工。或為隋宮女,粉黛三千從;或為商山皓,須發皤然翁;蒼松不可辨,夭嬌成玉龍。洞口杳無跡,壹片白雲封。豈是知微目,晶晶天都中?豈是六郎粉,灼灼蓮花容?彌天雲母帳,匝地水晶櫳。怪哉黃山壹旦成白嶽,三十六峰太素宮
6.形容山上雲霧繚繞的美景的語句形容山峰險峻最好把階梯也寫進去.1巍峨的雲峰上,霎時峭壁生輝;轉眼間,腳下山林雲消霧散,滿山蒼翠,掩映著雕檐玲瓏的古代建築群.2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擎手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古人盛贊泰山“方古此山先得日,諸峰無雨亦生雲”.3烏龍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樹木繁茂,翠竹成陰,山壁陡峭,江流澎湃.4仰望天湖山,只見那嵯峨黛綠的群山,滿山蓊郁蔭翳的樹木與湛藍遼闊的天空,縹緲的幾縷雲恰好構成了壹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畫.5仰望天臺,峰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壹條彩帶從雲間飄落下來,遊人似壹個個小白點,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帶上,緩緩地向上移動著.6蒼山19座山峰連為壹體,宛如壹條蜿蜒盤旋的巨龍,環繞著整個大理,成了壹座天然的“擋風屏障”.7在這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屹立著壹座山峰,它的形狀很像筆架,所以叫它“筆架山”.8高矗雲霄的博格達峰上,成年累月戴著白雪的“頭巾”,披著白雪的“大氅”,不管春夏秋冬,它總是壹身潔白.9遠處,奇山兀立,群山連亙,蒼翠峭拔,雲遮霧繞.10遠處,壹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綠樹成陰,又有花兒映襯,把整個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燒.11遠望天山,山頂千年積雪,像壹位久經滄桑的白衣老人安詳地臥在那裏.12影影綽綽的群山像是壹個睡意未醒的仙女,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脈脈含情,凝眸不語.13兩岸的山峰變化成各種有趣的姿態:有時像飄灑的仙女,有時像持杖的老翁,有時像獻桃的猿猴,有時像脫韁的野馬.14在陽光下,遠山就像洗過壹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離眼前近了許多,也陡峭了許多.15遠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像調皮的孩子和妳捉著迷藏.16鑲嵌在天邊的連綿起伏的山巒,在夕陽的照耀下反射出閃閃的金光,顯得分外壯麗,好像壹幅美麗的圖畫.。
7.形容霧山的詩句1、壹抹塵煙,煙霧繚繞,千裏煙波,憔悴雕落。壹生壹夢,夢裏夢外皆如煙,有著虛無的美麗,有著詩般的朦朧,有著詩般的惆悵,有壹種期盼,有著荷花般的清瑩。
2、霧在我心中無疑是最具有氣質的,因為它讓我的心靈得以解脫,得以愉悅。在太陽未舒展腰身之前,霧已經包圍了整個大地――房屋、高山、原野,加上我都已經成為了霧的囊中之物。它難以捉摸,讓接觸了它的人都對它產生疑惑與向往,而這也正是霧吸引我的地方。
3、走在寬闊的路上,啊!就像壹位美麗的姑娘給大地急匆匆的織了壹條薄薄的紗毯,還沒來得及繡花,就迫不及待的給大地鋪上,讓人們欣賞。遠處的山朦朦朧朧的,隱約只看見壹點影子,霧襯著山,恐怕畫家都不能描繪出這壹畫面呢,真是美不勝收。
4、這煙幻化成千奇百怪的形狀和顏色,壹會兒,它如壹幅輕盈的帷幕,飄懸空中,壹會兒好似從香爐裏選出,筆直升起,壹會兒,它又仿佛變成壹面大旗在煙囪的上空隨風飄蕩。
5、天地間籠罩在白霧中,近處的花草、樹木,遠處的山巒、房子,都在濃霧中時隱時現。路上的行人來來往往,有時只能聽見他們雜亂的、時斷時續的腳步聲,只能在靠近的壹瞬間,才能看清楚他們的面孔,待轉身再看時,他們的背影仿佛進入了虛無縹緲的“仙境”之中……
6、晨霧似乳白色的薄紗,如夢、如幻、如詩、如畫,揮不走,扯不開,斬不斷,擋住了我的視線,使人有種飄飄然乘雲欲歸的感覺。
7、雙峰山的霧是溫馨的霧。她仿佛是壹幅碩大的寫意畫,從天際垂下,使得竹海似隱似現,泉水似凝似流。她不屬於那種“霧鎖山頭山鎖霧”的濃霧,使人喘不過氣來,也不是稀疏的讓人乏味的薄霧。她妙就妙在她的似隱似現,給人以神秘感;她妙就妙在她的寧靜而雅致,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她妙就妙在她的潔白而親切,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8、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成卷的,輕快的,遲重的,濃灰的,淡青的,慘白的,在靜定的朝氣裏漸漸地上騰,漸漸地消隱。
9、濃重的大霧彌漫在天地之間,好象從天上降下了壹個極厚而又極寬大的窗簾。我的視線全被霧擋住了,好象在空間裏就只有眼前這麽大。我們坐在汽車上,霧鉆進車窗,在人們的身邊、腳下繚繞。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
10、霧,似有形而又無形,朦朦朧朧的飄渺於文人的詩篇之間。
、沁園春 霧:北京風光,千裏朦朧,萬裏塵飄,望三環內外,濃霧莽莽,鳥巢上下,陰霾滔滔!車舞長蛇,煙鎖跑道,欲上六環把車飆,需晴日,將車身內外,盡心洗掃。空氣如此糟糕,引無數美女戴口罩,惜壹罩掩面,白化妝了!唯露雙眼,難判風騷。壹代天驕,央視褲衩,只見後座不見腰。塵入肺,有不要命者,還做早操。
8.含有山的詩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滿江紅·寫懷》
宋 · 嶽飛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木蘭詩 / 木蘭辭》
南北朝 · 佚名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木蘭詩 / 木蘭辭》
南北朝 · 佚名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唐 · 杜甫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蔔算子·詠梅》
近代 · 毛澤東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 岑參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 岑參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沁園春·雪》
近代 · 毛澤東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
近代 · 毛澤東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長恨歌》
唐 · 白居易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長恨歌》
唐 · 白居易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長恨歌》
唐 · 白居易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 杜甫
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 蘇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過零丁洋》
宋 · 文天祥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芙蓉樓送辛漸》
唐 · 王昌齡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錢塘湖春行》
唐 · 白居易
山有木兮木有枝
《越人歌》
先秦 · 佚名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 辛棄疾
9.帶有飄渺的詩詞《念奴嬌·雙峰疊障》年代: 宋 作者: 範成大 雙峰疊障,過天風海雨,無邊空碧。
月姊年年應好在,玉闕瓊宮愁寂。誰喚癡雲,壹杯未盡,夜氣寒無色。
碧城凝望,高樓縹緲西北。 腸斷桂冷蟾孤,佳期如夢,又把闌幹拍。
霧鬢風鬟相借問,浮世幾回今夕。圓缺晴陰,古今同恨,我更長為客。
嬋娟明夜,尊前誰念南陌。《水調歌頭·河漢湛秋碧》年代: 宋 作者: 王質 河漢湛秋碧,玉露曖瑤空。
太清仙子,飄渺飛佩響玲瓏。暫馭青鸞紫鳳,來玩十洲三島,旌旆卷芙蓉。
身在大江表,名系絳霄宮。 兩仙客,歌駐月,舞回風。
寶薰輕度簾幕,香霧結重重。已覺長安近日,會看此星朝鬥,千載慶雲龍。
翠靄彤煙裏,長侍袞衣紅。《水調歌頭·新漲鴨頭綠》年代: 作者: 王炎 新漲鴨頭綠,春滿白蘋洲。
小停畫鷁,莫便折柳話離愁。飄渺觚棱在望,不用東風借便,壹瞬到皇州。
別酒十分酌,何惜覆瑤舟。從此去,上華頂,入清流。
人門如許,自合唾手復公侯。老我而今衰謝,夢繞故園松菊,底事更遲留。
早晚掛冠去,江上狎浮鷗。《沁園春·元始家風》年代: 元 作者: 侯善淵 元始家風,混物先天,體合太微。
運九陽丹鼎,龍吟虎嘯,雲奔電閃,紫霧騰飛。戲弄驪珠,無間飄渺,光迸流霞照坎離。
通玄妙,看余家手段,別有神威。自然掌掘天機。
動斡運參羅鬥柄隨。喝龍泉寶劍,光沖碧落,群魔膽顫,百怪傾危。
富國安民,清平快樂,無相真人出世期。書舊詔,赴蓬萊閬苑,物外仙歸。
《木蘭花令·兩弦中》年代: 元 作者: 劉誌淵 兩弦中,藏真造。陰陽返復,坎離顛倒。
二氣驅馳入爐竈。烹煎按候,藥林不耗。
異香馥郁風飄渺。金花吹綻,結成圓寶。
凈明實相非草草。虛空壹樣,大光融照。
《賀新郎·天遠星飄渺》年代: 現代 作者: 顧隨 天遠星飄渺。漏聲殘、月輪高掛,塵寰靜悄。
南北東西都何處,著我情懷懊惱。況歲暮、天寒路杳。
欲織回文長萬丈,問愁絲恨縷長多少。空自苦,賺人笑。
半生真似墻頭草。侭隨風、紛披搖蕩,東斜西倒。
萬歲千秋徒虛語,眼看此身將老。且點檢、殘篇斷稿。
說到文章還氣餒,算個中事業詞人小。清淚滴,到清曉。
《浣溪沙》年代: 現代 作者: 顧隨 久別依然似暫離,當春攜手鳳城西。碧雲飄渺柳花飛。
壹片心隨流水遠,四圍山學翠眉低。不成又是隔年期。
《雲外峰》年代: 清 作者: 程之鵕 飄渺離奇峙碧空,渾疑雲外復雲中。杜鵑開向春光後,燒遍峰頭萬樹紅。
《送神》年代: 宋 作者: 葛閎 丹霞飄渺海三峰,歸去瓊臺第幾重。仙驥壹聲風馭遠,月明清露滴金松。
《謹次韻和呈垂覽拙詩之作》年代: 宋 作者: 江休復 朝躋天門路,暮宿白雲杪。超然六合作,如翼鸞風矯。
運眸極遐曠,收念息奔擾。盤盤上絕頂,獨立顥氣表。
天壁湧神泉,玉龜泳靈沼。淩奧無螫蟲,集灌盡百鳥。
勝景窮賞踐,陳跡嗟緬眇。接遯終焉托,真仙事殊窅。
雲露相飄飄,塵途忘湫湫。躡屐遊已屢,操孤才患少。
思軋幾沈伏,神馳空飄渺。謝客興不淺,尚子計未了。
何時出塵籠,重看眾山小。《茅山道中》年代: 宋 作者: 陸文圭 蜿蜒西北來,土阜餘百裏。
怪石從巉巖,勢距三峰止。大峰東南傾,中峰伏龍起。
綿綿亙不斷,小峰平而峙。名雖漢代立,山自開辟始。
我來春雨餘,峰色有如喜。綠鬟光可鑒,櫛沐初出水。
飄渺三仙人,婆娑壹老子。情知隔凡聖,頗亦達生死。
埋金何必問,采藥聊復爾。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齒。
《秋日》年代: 明 作者: 韓邦靖 水瘦江空潮漸平,即看秋色老霜橙。雲籠淡日晴無定,風剪疏林寒有聲。
殘菊蕭條他自發,暮煙飄渺傍愁生。朱欄欲***何人倚,萬裏長天壹雁橫。
《湖上次韻答黃孟畹夫人》年代: 明 作者: 王微 去住湖山別有緣,門前紅葉滿來船。劉綱夫婦霞為骨,謝蘊家庭雪作篇。
翠袖風前誰薄醉,黃楊樹底與參禪。回思飄渺伊人跡,只隔鴛鴦南浦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