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光遠綴天的下壹句是:接漢疑星落。
出自唐代盧照鄰的《十五夜觀燈》。
原文: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賞析:新正元旦之後,人們忙著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遊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沈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壹直綿延不絕地與昊昊天穹連成壹片,遠處的( 燈光)恍若點點繁星墜地,靠樓的(燈光)似明月高懸。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還少不了美麗姑娘的歡聲笑語。
宋代以後,元宵節的熱鬧繁華更是盛況空前,人們不但在節日之夜觀燈賞月,而且盡情歌舞遊戲。更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這個歡樂祥和的日子裏較為自由地相互表達愛慕之意。
盧照鄰簡介:
盧照鄰(約635年——約685年),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範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詩人,與王勃、楊炯和駱賓王壹起被稱為“初唐四傑”,作品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註的《幽憂子集》等存世。
盧照鄰出身望族,曾為王府典簽,後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他擅長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為經典。
盧照鄰小的時候非常聰明,獲得賞識,獲得提升,壹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風疾”(可能是小兒麻痹癥或痳瘋病)。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長期病痛的折磨,盧照鄰最後自投潁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無梁鎮龍門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盧照鄰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