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桃源詩句 1.描寫桃源的詩句
陶淵明《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壹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2.有關“桃源”的詩
明代天臺女詩人潘碧天《桃源洞三首》中的壹首。
千年老樹萬年山,洞口仙娥自玉顏。
劉郎當時那得見,浪傳仙跡在人間。
清代的康有為有壹首《桃源·贈伯芬》詩
日莫天臺石徑斜,
胡麻飯菜見桃花。
桃源不便通人世,
洞口長封流翠霞。
曹唐,他寫《擬桃源》(五首)。
擬劉晨阮肇遊天臺
樹入天臺石路新,雲和草色迥無塵。
煙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夢後身。
往往雞鳴巖下月,時進犬吠洞中春。
不知此地居何處?須就桃源問主人。
擬劉阮洞中遇仙子
天和樹色靄蒼蒼,霞重嵐深路渺茫。
雲實滿山無鳥雀,水聲沿澗有笙簧。
碧沙洞裏乾坤別,紅樓枝前日月長。
願得花間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劉郎。
擬仙子送劉阮出洞
殷勤相送出天臺,仙境那能得再來。
雲液既歸須強飲,玉緘無事莫頻開。
花當洞口春長在,水向人間去不回。
惆賬溪頭從此別,碧煙明月鎖蒼苔。
擬仙子洞中懷劉阮
不將清瑟理霓裳,塵夢那知鶴夢長。
洞裏有天春寂寂,人間無事月茫茫。
玉沙瑤草連溪碧,流水桃花滿澗香。
曉露風燈易零落,此生無處問劉郎。
擬劉阮再到天臺不復見仙子
再到天臺訪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塵。
笙歌寂寞閑深洞,雲鶴蕭條絕舊鄰。
草樹總非前度色,煙霞不似往年春。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見當年勸酒人。
3.關於桃花源的詩句
《桃花源詩》 ——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奇蹤隱五百,壹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煙濃草色新,壹翻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桃源行》 ——唐·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壹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山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山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同吉中孚夢桃源》 ——唐·盧綸 春雨夜不散,夢中山亦陰。
雲中碧潭水,路暗紅花林。花水自深淺,無人知古今。
夜靜春夢長,夢逐仙山客。園林滿芝術,雞犬傍籬柵。
幾處花下人,看予笑頭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壹沾巾。
重華壹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朝中措·桃源圖》 ——元·善住 桃源傳自武陵翁。
遙隔白雲中。漫說人間無路,豈知壹棹能通。
紅英夾岸,霞蒸遠近,爛漫東風。將謂神仙別境,雞鳴犬呔還同。
《題桃源》 ——唐·李宏臯 山翠參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當時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長。
草色幾經壇杏老。巖花猶帶澗桃香。
他年倘遂平生誌,來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劉禹錫 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裏。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
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
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雲。
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縣處,壹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壹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詞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裏千家住,總為當時隱暴秦。歸去不論無舊識,子孫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縱令記得山川路,莫問當時州縣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尋桃源》 ——唐·張喬 武林春草齊,花影隔澄溪。路遠無人去,山空有鳥啼。
水垂青靄斷,松偃綠蘿低。世上迷途客,經茲盡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數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孫。
別後自疑園吏夢,歸來誰信釣翁言。山前空有無情水,猶繞當時碧樹村。
《桃源篇》 ——唐·權德輿 小年嘗讀桃源記,忽睹良工施繪事。巖徑初欣繚繞通,溪風轉覺芬芳異。
壹路鮮雲雜彩霞,漁舟遠遠逐桃花。漸入空蒙迷鳥道,寧知掩映有人家。
龐眉秀骨爭迎客,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漢代有衣冠,猶說秦家變阡陌。
石髓雲英甘且香,仙翁留飯出青囊。相逢自是松喬侶,良會應殊劉阮郎。
內子閑吟倚瑤瑟,玩此沈沈銷永日。忽聞麗曲金玉聲,便使老夫思閣筆。
4.有關桃源的古詩詞
1、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2、春水迷天,桃花浪、幾番風惡。
3、壹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4、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5、洞門高閣靄餘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6、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7、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8、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9、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10、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
11、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12、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裏紅。
13、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曉鴉。
14、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
15、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16、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17、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煙絲。
18、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19、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數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孫。別後自疑園吏夢,歸來誰信釣翁言。山前空有無情水,猶繞當時碧樹村。
20、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壹路煙。
21、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22、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2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24、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
25、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
26、風急桃花也似愁,點點飛紅雨。
27、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28、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29、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30、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31、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32、露暗煙濃草色新,壹翻流水滿溪春。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5.有關桃花源的詩詞
唐 李白《古風》鄭客西入關,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裏。璧遺鎬池君,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壹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唐 王維《桃源行》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壹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更問神仙遂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常時只記入山深,清溪幾度到雲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唐 張旭《桃花溪》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唐 劉禹錫《桃源行》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裏。
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
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語委曲問世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
筵羞石髓勸客餐,鐙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光蔥籠開五雲。
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迷鄉縣處,壹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壹出尋無蹤,至今水流山重重。
宋梅堯臣《桃花源詩》鹿為馬,龍為蛇,鳯皇避羅麟避罥。天下逃難不知數,入海居嵓皆是家。
武陵源中深隱人,***將雞犬栽桃花。花開記春不記歲,金椎自劫博浪沙。
亦殊商顏采芝草,唯與少長親胡麻。豈意異時漁者入,各各因問人閑賖。
秦已非秦孰為漢,奚論魏晉如割瓜。英雄滅盡有石闕,智惠屏去無年華。
俗骨思歸壹相送,愼勿與世言雲霞。出洞沿溪夢寐覺,物景都失同回槎。
心寄草樹欲復往,山幽水亂尋無涯。北宋王安石《桃源行》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郞漾舟迷逺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壹沾巾。
重華壹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唐 韓愈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
流水盤回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寄南宮下。
南宮先生忻得之,波濤入筆驅文辭。文工畫妙各臻極,異境恍惚移於斯。
架巖鑿谷開宮室,接屋連墻千萬日。嬴顛劉蹶了不聞,地坼天分非所恤。
種桃處處惟開花。川原近遠蒸紅霞。
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漁舟之子來何所,物色相猜更問語。
大蛇中斷喪前王,群馬南渡開新主。聽終辭絕***淒然,自說經今六百年。
當時萬事皆眼見,不知幾許猶流傳。爭持酒食來相饋,禮數不同樽俎異。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無夢寐。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
人間有累不可住,依然離別難為情。船開棹進壹回顧,萬裏蒼蒼煙水暮。
世俗寧知偽與真,至今傳者武陵人。
6.關於世外桃源的詩
桃源行
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壹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神仙遂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避世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
此來種桃經幾世,采花食實枝為薪。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
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警相問。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
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壹沾巾。重華壹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桃源圖
韓愈
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流水盤回山百轉,
生綃數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寄南宮下。
南宮先生忻得之,波濤入筆驅文辭。文工畫妙各臻極,
異境恍惚移於斯。架巖鑿谷開宮室,接屋連墻千萬日。
嬴顛劉蹶了不聞,地坼天分非所恤。種桃處處惟開花。
川原近遠蒸紅霞。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
漁舟之子來何所,物色相猜更問語。大蛇中斷喪前王,
群馬南渡開新主。聽終辭絕***淒然,自說經今七百年。
當時萬事皆眼見,不知幾許猶流傳。爭持酒食來相饋,
禮數不同樽俎異。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無夢寐。
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人間有累不可住,
依然離別難為情。船開棹進壹回顧,萬裏蒼蒼煙水暮。
世俗寧知偽與真,至今傳者武陵人。
7.有關桃花源的詩詞
1、《七律·登廬山》
毛澤東
壹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裏可耕田?(在此句)
2、《古風其三十壹》
李白
鄭容西入關。
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
相逢平原裏。
璧遺鎬池君。
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
吾屬可去矣。
壹往桃花源。(在此句)
千春隔流水。
3、《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王維
安得舍羅網,拂衣辭世喧。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4、《題水洞二首》 劉商
桃花流出武陵洞,夢想仙家雲樹春。
今看水入洞中去,卻是桃花源裏人。(在此句)
長看巖穴泉流出,忽聽懸泉入洞聲。
莫摘山花拋水上,花浮出洞世人驚。
5、《糖多令 湖中》
韓奕
買得個扁舟。乘閑到處遊。載將圖冊與衾綢。不問人家僧舍裏,堪住處,便夷猶。雨歇淡煙浮。黃鸝鳴麥秋。石湖西畔碧悠悠。倘遇桃花源裏客,隨著去,莫歸休。
8.有關“桃花源”的詩句有哪些
桃花源在古人詩詞之中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壹種令人神往的地方,是避世的絕佳去處。令人神往之。
《桃花源詩》
——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奇蹤隱五百,壹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煙濃草色新,壹翻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桃花源記》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zhòng)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xián)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