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女孩子”的七絕古詩有以下幾個:
1,《敕勒歌》年代:?未知?作者:?無名,原文: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解析:南北朝民歌具有顯著的差異,前者輕艷綺麗.委婉纏綿,壹如江南少女,多情而溫柔;後者粗獷雄放,剛勁有力,恰似塞北健兒,勇悍率真,豪爽坦直。若用西洋美學概念來表示,前者屬於“優美”的類型,後者則更具“崇高”的傾向。這種審美趣味上的差異,究竟是怎麽造成的呢?我們不妨從《敕勒歌》來作些分析,這對理解《敕勒歌)本身也是有意義的。
2,《客中行》年代:?唐?作者:?李白,原文: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解析:蘭陵出產的美酒,透著醇濃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裏看上去猶如琥珀般晶瑩。只要主人同我壹道盡興暢飲,壹醉方休,我那管她這裏是故鄉還是異鄉呢!
3,《使至塞上》年代:?唐?作者:?王維,原文: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解析: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於赴邊途中。
4,《野田黃雀行》年代:?魏晉?作者:?曹植,原文: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解析:曹植,前期作品多描寫在鄴城的安逸生活和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後期作品則充滿憤激情緒,往往通過比興寄托方法來抒寫壓抑的不平之感和要求個人自由解脫的心情。此詩即如是。通過黃雀投羅的比喻,抒寫朋友遇難而自己無力援救的心情。“少年”以下幾句,是詩人設想有權力的人能來加以援救。
5,《贈孟浩然》年代:?唐?作者:?李白,原文: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麽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6,《汾沮洳》年代:?先秦?作者:?詩經,原文: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彼汾壹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彼汾壹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解析:汾:汾水。沮洳:音居如,低濕莫:羊蹄菜公路:管王公賓祀之車駕的官吏公行:管王公兵車的官吏,音序,澤瀉草,公族:管王公宗族之事的官吏。
7,《佳人》年代:?唐?作者:?杜甫,原文: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女,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解析:“佳人”並非寫實,只是壹種寄托,可能是詩人自己的身影。雖時世艱難,多遭不幸,仍不願入染濁流。
8,《詠風》年代:?唐?作者:?王勃,原文: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解析:宋玉的《風賦》雲:“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本篇所詠的“涼風”,正具有這種平等普濟的美德。炎熱未消的初秋,壹陣清風襲來,給人以快意和涼爽。妳看那“肅肅”的涼風吹來了,頓時吹散濁熱,使林壑清爽起來。它很快吹遍林壑,驅散澗上的煙雲,使我尋到澗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霧靄,現出山間的房屋,無怪乎詩人情不自禁地贊美它“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了。這風確乎是“有情”的。當日落西山、萬籟俱寂的時候,她又不辭辛勞地吹響松濤,奏起大自然的雄渾樂曲,給人以歡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