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詩歌中較為出色的部分是他的山水詩和懷古詩。
1、在許渾的山水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唯美的寫景和清幽的境界,並寄情其中,情景能很好地融為壹體。這類詩歌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耐人尋味。像《秋思》《早秋三首》《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夜歸丁卯橋村舍》和《懷江南同誌》都是他的代表作。
2、另壹方面,許渾的懷古詩也非常出色。這類詩歌通過撫跡寄慨的方式,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懷舊之情。例如,《鹹陽西門城樓晚眺》、《淩歊臺》、《金陵懷古》、《姑蘇懷古》和《故洛城》都是登臨懷古的名篇。
3、然而,對於許渾的評價在歷史上並非壹致。韋莊曾贊揚他說“字字清新句句奇”,而陸遊甚至認為“李、杜之後,尚學者許渾而已”。但在《唐音癸簽》中卻記載了孫光憲的壹句話:“世言許渾詩不如不做,言其無才藻。”這可能說明對他的評價存在壹定的兩極分化。
許渾的相關知識
1、許渾(約788年-約858年),字用晦,壹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寓居潤州丹陽(今屬江蘇),唐代詩人。他年輕時考進士不第,曾漫遊各地。公元832年(唐文宗大和六年)中進士,曾任當塗、太平縣令,監察禦史,潤州司馬,官至睦、郢二州刺史。
2、許渾的詩歌以登臨懷古見長。名篇如《鹹陽城東樓》、《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早秋》等,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律詩已形成壹種圓穩整密的藝術風格,“聲調宛轉,讀之若在口齒間”,為沈德潛所推崇。但缺乏雄直之氣,傷害了自然真率之美。
3、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壹。他的詩歌在當時就享有盛譽,並深受後世文人的喜愛。例如,北宋蘇軾非常喜愛許渾的詩,並將其與杜牧並稱“杜紫微、許供奉”。南宋胡仔也稱贊許渾的詩“專於律體,而能神韻超邁”。明代胡震亨則認為“用晦近體勝於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