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裏有很多: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說通及心通 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壹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凈至無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凈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壹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壹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鎖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見,何勞向什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壹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壹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壹世休;
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詳見:
2.關於茶道的詩句1、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
2、紅紙壹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白居易
3、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韋應物
4、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孟郊
5、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鄭愚
6、烹嘗方帶酒,滋味更無茶。——薛能
7、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唐·徐夤
8、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白居易
9、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劉禹錫
10、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唐·皮日休
11、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白居易
12、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劉禹錫
13、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唐·陸士修
14、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鄭愚
15、閑吟工部新來句,渴飲毗陵遠到茶。——白居易
16、心為茶荈劇,吹噓成對鼎。——西晉·左思
17、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顧況
18、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孫。——李嘉祐
19、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白居易
20、吟詠霜毛句,閑嘗雪水茶。——白居易
21、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錢起
22、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壹碗,寄與愛茶人。——白居易
3.有關茶和雪的詩句1、《除夜》唐代:崔塗
原文: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裏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譯文: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裏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壹年。
2、《沁園春·雪》近現代:毛澤東
原文: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壹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譯文:北方的風光,千萬裏冰封凍,千萬裏雪花飄。遠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壹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壹試與老天爺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壹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數壹數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3、《山泉煎茶有懷》唐代:白居易
原文: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壹碗,寄與愛茶人。
譯文:坐著倒壹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壹碗茶無需什麽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4、《品令·茶詞》宋代:黃庭堅
原文: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體凈,只輪慢碾,玉塵光瑩。
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
恰如燈下,故人萬裏,歸來對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譯文:幾只鳳凰在鳳餅茶上團團飛舞。只恨有人將茶餅掰開,鳳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將茶餅用潔凈的金渠細心碾成瓊粉玉屑,但見茶末成色純凈,清亮晶瑩。加入好水煎之,湯沸聲如風過松林,已經將酒醉之意減了幾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氣持久。飲茶亦能使人醉,但不僅無醉酒之苦,反覺精神爽朗,漸入佳境。就好比獨對孤燈之時,故人從萬裏之外趕來相逢。此種妙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惟有飲者才能體會其中的情味。
5、《除夜雪》宋代:陸遊
原文: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譯文:四更天初至時,北風帶來壹場大雪;這上天賜給我們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來,兆示著來年的豐收。盛了半盞屠蘇酒的杯子還沒有來得及舉起慶賀,我依舊在燈下用草字體趕寫著迎春的桃符。
4.有關禪意的詩句在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關於禪意的詩句。有關禪意的詩句我個人就很喜歡這幾首:
1.題義公禪房
唐·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壹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2.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唐·王維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壹聲幽。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3.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唐·王維
龍鐘壹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裏,世界法身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4.青龍山曇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齡
本來清凈所,竹樹引幽陰。
檐外含山翠,人間出世心。
5.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6.題東林白蓮
唐·齊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滿白蓮。
秋風明月下,齋日影堂前。
色後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誰知不染性,壹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題
唐·鄭谷
往事悠悠成浩嘆,勞生擾擾竟何能。
故山歲晚不歸去,高塔晴來獨自登。
林下聽經秋苑鹿,江邊掃葉夕陽僧。
吟餘卻起雙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贄
十卷楞嚴萬古心,春風是處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開日,人自縱橫水自深。
9.法海寺訪仁公
清·鄭板橋
樹滿空山葉滿廊,袈裟吹透北風涼。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簾問夕陽。
5.描寫“普陀”的詩句有哪些1.七律·遊普陀山(轆轤格)
萬裏濤聲繞翠微,幹宵青嶂白雲飛。
千年普濟香煙裊,百尺蓮臺佛像巍。
登石磐陀觀夕照,入林紫竹浴朝曦。
風光旖旎媲三島,大士當年不肯離。
2.遊普陀山七律(之壹)
雲霓明滅湧灜洲,海上仙山夢裏遊。
綠掩瑤臺浮玉塔,雲飄廣宇繞瓊樓。
蓮池賞月依歪柳,石岸聽濤傍扁舟。
更訪八仙奇渡處,遍勘神巧品。
3.七律·遊普陀山(二)
玉樹瓊枝萬象欣,尋經問道拜觀音。
知因濟困生千手,解悟扶危顧萬民。
不慕仙瀛輕渡海,甘同黔首***融心。
轟傳巨塑開光日,又顯佛輪萬道金。
4.七律·遊普陀山(三)
海生明月月生輝,祝壽灘頭***舉杯。
浪滾彰分明與暗,潮淋不講是耶非。
睡花應解誰如我,醉月原知我是誰。
倦望槐蔭憐夜鵲,無枝可倚尚翻飛。
5.七絕·贊普陀山
普陀勝跡豈尋常?四海行人遠敬香;
佛頂山高雲托月,梵音洞古霧成祥。
松風慧解如來意,法雨禪修大道場。
暮鼓晨鐘化愚頑,觀音苦海作慈航。
6.七律·普陀山頌
普陀佛國獨無雙,碧海金沙映石幢。姑子羞慚舟上待,觀音婉轉謝東洋。
二龜聽法參禪道,三寺傳經醒世氓。古剎千年香不斷,江山萬代永和祥。
7.七律·訪普陀山四首
咬破千山向海陬,百川不悔水東流。
磐陀石影紅塵落,涯洞潮聲世事留。
濤湧蓮花觀自在,波生海印渡心舟。
名山佛指聽梵語,卻道人間好個秋。
8.訪海天佛國
粒粒纖塵萬裏埃,跋山涉水渡洋來。
千般宏願凝香燭,壹片虔誠聚佛臺。
善惡無疑今日事,情仇少怨舊時胎。
晨鐘暮鼓心中響,自有蓮花不斷開。
9.瞻觀音巨像
觀音妙像顯天姿,常應人間苦難時。
傾耳恭聽如眾願,尋聲釋解化頑癡。
手持法印施無畏,心轉金輪念有詞。
腳踏蓮花神韻出,眉彎新月叫人思。
6.關於茶禪的詩句1、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錢起·唐《與趙莒茶宴》 譯文:翠竹下之下舉行茶宴,壹道飲紫筍茶,並壹致認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還好。俗念雖全消,茶興卻更濃,直到夕陽西下才盡興而散。
2、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李清照·宋《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譯文:酒後更喜歡品嘗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3、無由持壹碗,寄與愛茶人。白居易·唐《山泉煎茶有懷》 譯文:手端著壹碗茶無需什麽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4、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張繼·唐《山家》 譯文:全家正忙著趁晴焙茶、曬谷。
屋子裏因為焙茶燒柴充滿煙霧,屋外曬場上的谷子又時時需要翻曬。 5、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辛棄疾·宋《定風波·暮春漫興》 譯文: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壹樣。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裏燒壹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7.關於孝道的詩句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壹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裏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愁鬢明朝又壹年。
12、《步虛》唐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13、《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