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膏血、膏粱、梨膏、軟膏、膏腴、膏藥
1、牙膏[ yá gāo ]?
基本解釋:刷牙時用的膏狀物,用甘油、牙粉、白膠粉、水、糖精,澱粉等制成,裝在金屬或塑料的軟管裏
詳細解釋:壹種生活用品。膏狀,清涼芳香,多貯金屬軟管內,供刷牙之用,有潔齒作用。
老舍 《茶館》第三幕:“ 美國 針、 美國 線、 美國 牙膏、 美國 消炎片。”
2、膏血[ gāo xuè ]?
基本解釋:[人的]脂血。 比喻用血汗換來的財富
詳細解釋:
1.?脂血。
唐 孟郊 《蚊》詩:“但將膏血求,豈覺性命輕?” 宋 王安石 《上時政疏》:“天下之民固已膏血塗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脫於困餓劫束之患矣。” 清 劉光第 《萬壽山》詩:“膏血為塗丹,皮骨為版築。” 劉大白 《流螢之群》詩之八:“吸人膏血的蚊子,與其說是無情的刺客,不如看作不仁的富人。”
2.?猶言民脂民膏。
唐 陸贄 《論敘遷幸之由狀》:“禁防滋章,條目纖碎,吏不堪命,人無聊生,農桑廢於徵呼,膏血竭於笞捶。”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勿謂豐財,經費不節,須知府庫,聚民膏血。”《水滸傳》第十六回:“誅求膏血慶生辰,不顧民生與死鄰。” 碧野 《白雲·綠樹·金花》:“那時,我們的祖國淪為半殖民地,帝國主義分子和買辦正在吸吮 中國 人民的膏血。”
3、膏粱[ gāo liáng ]?
基本解釋:
1.?肥肉和細糧。泛指肥美的食物
2.?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3.?伯子常自矜蔭籍之美,謂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與下官耳。--《宋書.荀伯子傳》
詳細解釋:
1.?肥美的食物。
《國語·晉語七》:“夫膏粱之性難正也。” 韋昭 註:“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王孫公子﹞鼻饜乎蘭麝,口爽於膏粱。” 唐 劉禹錫 《武夫詞》:“今來從軍樂,躍馬飫膏粱。” 聞壹多 《奇跡》詩:“我不能不節省點,把藜藿權當作膏粱。”
2.?借指富貴人家及其後嗣。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二》:“諸侍中皆膏粱之餘,勢家子弟,無宿德名儒可顧問者。”《晉書·範寧傳》:“ 王 何 叨海內之浮譽,資膏粱之傲誕,畫螭魅以為巧,扇無檢以為俗。”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十:“ 蔡京 諸孫,生長膏粱,不知稼穡。”《紅樓夢》第三回:“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4、軟膏[ ruǎn gāo ]?
基本解釋:
1.?用於皮膚的含脂類或油脂類物質(如凡士林、豬油、羊毛脂)為基質的半固體藥物制劑
2.?潤滑劑或藥膏(如用於痛處或燒傷)
詳細解釋:
用油脂或凡士林等和藥物混合成的半固體的外用藥物,如硫磺軟膏、青黴素軟膏等。
5、膏腴[ gāo yú ]?
基本解釋:肥沃
詳細解釋:
1.?謂(土地)肥沃。
《戰國策·趙策四》:“今媼尊 長安君 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晉 左思 《吳都賦》:“其四野則畛畷無數,膏腴兼倍。” 宋 司馬光 《藥圃》詩:“ 三蜀 膏腴地,偏於藥物宜。”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壹篇:“因為是廣闊的盆地,而且是膏腴的盆地,所以從古以來 四川 號稱為‘天府雄區’。”
2.?謂食物肥美。亦指肥美的食物。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文》:“凡養生之具,豈間定實,或以膏腴夭性,有以菽藿登年。”《南史·曹武傳》:“仆妾蔬食,膳無膏腴。”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以白晳者、柔脆者、膏腴者,充魔王食,以粗材充眾魔食。”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酒過三巡,大員們就講了壹些水鄉沿途的風景,蘆花似雪,泥水如金,黃鱔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6、膏藥[ gāo yao ]?
基本解釋:
在常溫下為半固體或固體的膏劑,用以塗在布片或紙片上,較長時間地貼在人身上治病。 膏藥種類較多,但最常用的是黑膏藥,也稱鉛膏藥,由植物油炸取藥料成分後與鉛丹混合而成
詳細解釋:
中醫外用藥的壹種。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煉成膠狀物,塗在布、紙或皮的壹面,可較長時間地貼在患處。
《後漢書·方術傳上·段翳》:“ 翳 為合膏藥,並以簡書封於筒中。”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本師知病瘡,遣某將少膏藥來,可便傅之。”《水滸傳》第壹○二回:“ 王慶 勉強擺到府衙前,與慣醫跌打損傷,朝北開鋪子賣膏藥的 錢老兒 ,買了兩個膏藥,貼在肋上。” 茅盾 《賽會》:“ 老六伯 原先是‘外路人’,在這鎮上的東嶽廟前曠場上賣跌打損傷膏藥,會幾路花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