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白居易諷喻詩的得與失是什麽?

白居易諷喻詩的得與失是什麽?

白居易諷喻詩的得:

1、選材真實典型,主題明確,註重寫實。

2、詩歌語言樸素自然,通俗平易,娓娓陳述,唱嘆有情,扣人心弦。

3、在詩中直接抒發議論,於敘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揭露現實。

這些都為後世主要寫現實主義詩歌的作家做了典範。

白居易諷喻詩的失:

1、部分詩篇強加結尾,喪失了藝術性,多有重復,反而讓詩篇有了不必要的重復性贅述。

2、有些敘述事件不夠典型,所以寫的枯燥乏味,不耐咀嚼。

3、過於重視詩的現實功利目的,常用理念去結構詩篇,真情實感相對不足。

4、語言上因壹意追求淺顯務盡而失之於暴露無遺,致使詩作不夠精煉含蓄。

白居易諷喻詩

“向使當初身便死,壹生真偽復誰知?”是壹篇的關鍵句。“決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偽。真偽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沒有了。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為壹時表面現象所蒙蔽,不辨真偽,冤屈好人。

詩的意思極為明確,出語卻紆徐委婉。從正面、反面敘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

既是論點,又是論據,寓哲理於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表達壹種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讀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