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誰能給我介紹壹下,三國時期的張飛,關羽,趙雲

誰能給我介紹壹下,三國時期的張飛,關羽,趙雲

關羽

位列五虎之首,文韜武略兼而有之。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溫酒斬華雄,千裏走單騎,水淹七軍,單刀赴會足見其膽量過人,但其人待人過於孤高,傲慢有時讓他失去理智,最終敗走麥城,死於小人之手。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

/view/2275.htm

張飛

五虎次席,勇力過人,但智謀不足,是壹個可任用,但不可重用的人物!但是他還是粗中有細的。當陽疑兵,義釋嚴顏顯示其攻於心計的壹面。

/view/1679.html?wtp=tt

趙雲

五虎之三,是三國中少有的幾位文武雙全的武將之壹,是自呂布之後的三國第壹猛將,單騎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實寫照!但其謀略也相當了得,是劉備最為器重的大將。從事小心謹慎,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中,劉備親賜五虎大將軍的稱號予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趙雲僅次於關張位居第三。但史傳中趙雲不但終其壹生位階始終較關張低上許多,甚至尚不及馬超、黃忠。實際上,演義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趙雲了。

/view/2319.htm

過五關斬六將:

關公來趕車仗。約行三十裏,卻只不見。雲長心慌,縱馬四下尋

之。忽見山頭壹人,高叫:“關將軍且住!”雲長舉目視之,只見壹少年,黃巾錦衣,持槍

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壹顆,引百余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

馬,拜伏於地。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

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余人,劫掠為生。恰才同伴杜遠下山巡

哨,誤將兩夫人劫掠上山。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且聞將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

下山來。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將軍請罪。”關公曰:“二夫人何在?”化

曰:“現在山中。”關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時,百余人簇擁車仗前來。關公下馬停刀,叉手

於車前問候曰:“二嫂受驚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將軍保全,已被杜遠所辱。”關公問

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遠劫上山去,就要與廖化各分壹人為妻。廖化

問起根由,好生拜敬,杜遠不從,已被廖化殺了。”關公聽言,乃拜謝廖化。廖化欲以部下

人送關公。關公尋思此人終是黃巾余黨,未可作伴,乃謝卻之。廖化又拜送金帛,關公亦不

受。廖化拜別,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雲長將曹操贈袍事,告知二嫂,催促車仗前行。至

天晚,投壹村莊安歇。莊主出迎,須發皆白,問曰:“將軍姓甚名誰?”關公施禮曰:“吾

乃劉玄德之弟關某也。”老人曰:“莫非斬顏良、文醜的關公否?”公曰:“便是。”老人

大喜,便請入莊。關公曰:“車上還有二位夫人。”老人便喚妻女出迎。二夫人至草堂上,

關公叉手立於二夫人之側。老人請公坐,公曰“尊嫂在上,安敢就坐!”老人乃令妻女請二

夫人入內室款待,自於草堂款待關公。關公問老人姓名。老人曰:“吾姓胡,名華。桓帝時

曾為議郎,致仕歸鄉。今有小兒胡班,在榮陽太守王植部下為從事。將軍若從此處經過,某

有壹書寄與小兒。”關公允諾。次日早膳畢,請二嫂上車,取了胡華書信,相別而行,取路

投洛陽來。前至壹關,名東嶺關。把關將姓孔,名秀,引五百軍兵在嶺上把守。當日關公押

車仗上嶺,軍士報知孔秀,秀出關來迎。關公下馬,與孔秀施禮。秀曰:“將軍何往?”公

曰:“某辭丞相,特往河北尋兄。”秀曰:“河北袁紹,正是丞相對頭。將軍此去,必有丞

相文憑?”公曰:“因行期慌迫,不曾討得。”秀曰:“既無文憑,待我差人稟過丞相,方

可放行。”關公曰:“待去稟時,須誤了我行程。”秀曰:“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關

公曰:“汝不容我過關乎?”秀曰:“汝要過去,留下老小為質。”關公大怒,舉刀就殺孔

秀。秀退入關去,鳴鼓聚軍,披掛上馬,殺下關來,大喝曰:“汝敢過去麽!”關公約退車

仗,縱馬提刀,竟不打話,直取孔秀。秀挺槍來迎。兩馬相交,只壹合,鋼刀起處,孔秀屍

橫馬下。眾軍便走。關公曰:“軍士休走。吾殺孔秀,不得已也,與汝等無幹。借汝眾軍之

口,傳語曹丞相,言孔秀欲害我,我故殺之。”眾軍俱拜於馬前。

關公即請二夫人車仗出關,望洛陽進發。早有軍士報知洛陽太守韓福。韓福急聚眾將商

議。牙將孟坦曰:“既無丞相文憑,即系私行;若不阻擋,必有罪責。”韓福曰:“關公勇

猛,顏良、文醜俱為所殺。今不可力敵,只須設計擒之。”孟坦曰:“吾有壹計:先將鹿角

攔定關口,待他到時,小將引兵和他交鋒,佯敗誘他來追,公可用暗箭射之。若關某墜馬,

即擒解許都,必得重賞。”商議停當,人報關公車仗已到。韓福彎弓插箭,引壹千人馬,排

列關口,問:“來者何人?”關公馬上欠身言曰:“吾漢壽亭侯關某,敢借過路。”韓福

曰:“有曹丞相文憑否?”關公曰:“事冗不曾討得。”韓福曰:“吾奉承相鈞命,鎮守此

地,專壹盤詰往來奸細。若無文憑,即系逃竄。”關公怒曰:“東嶺孔秀,已被吾殺。汝亦

欲尋死耶?”韓福曰:“誰人與我擒之?”孟坦出馬,輪雙刀來取關公。關公約退車仗,拍

馬來迎。孟坦戰不三合,撥回馬便走。關公趕來。孟坦只指望引誘關公,不想關公馬快,早

已趕上,只壹刀,砍為兩段。關公勒馬回來,韓福閃在門首,盡力放了壹箭,正射中關公左

臂。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飛馬徑奔韓福,沖散眾軍,韓福急走不叠,關公手起刀落,

帶頭連肩,斬於馬下;殺散眾軍,保護車仗。

關公割帛束住箭傷,於路恐人暗算,不敢久住,連夜投汜水關來。把關將乃並州人氏,

姓卞,名喜,善使流星錘;原是黃巾余黨,後投曹操,撥來守關。當下聞知關公將到,尋思

壹計:就關前鎮國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誘關公至寺,約擊盞為號,欲圖相害。安

排已定,出關迎接關公。公見卞喜來迎,便下馬相見。喜曰:“將軍名震天下,誰不敬仰!

今歸皇叔,足見忠義!”關公訴說斬孔秀、韓福之事。卞喜曰:“將軍殺之是也。某見丞

相,代稟衷曲。”關公甚喜,同上馬過了汜水關,到鎮國寺前下馬。眾僧鳴鐘出迎。原來那

鎮國寺乃漢明帝禦前香火院,本寺有僧三十余人。內有壹僧,卻是關公同鄉人,法名普凈。

當下普凈已知其意,向前與關公問訊,曰:“將軍離蒲東幾年矣?”關公曰:“將及二十年

矣。”普凈曰:“還認得貧僧否?”公曰:“離鄉多年,不能相識。”普凈曰:“貧僧家與

將軍家只隔壹條河。”卞喜見普凈敘出鄉裏之情,恐有走泄,乃叱之曰:“吾欲請將軍赴

宴,汝僧人何得多言!”關公曰:“不然。鄉人相遇,安得不敘舊情耶?”普凈請關公方丈

待茶。關公曰:“二位夫人在車上,可先獻茶。”普凈教取茶先奉夫人,然後請關公入方

丈。普凈以手舉所佩戒刀,以目視關公。公會意,命左右持刀緊隨。

卞喜請關公於法堂筵席。關公曰:“卞君請關某,是好意,還是歹意?”卞喜未及回

言,關公早望見壁衣中有刀斧手,乃大喝卞喜曰:“吾以汝為好人,安敢如此!”卞喜知事

泄,大叫:“左右下手!”左右方欲動手,皆被關公拔劍砍之。卞喜下堂繞廊而走,關公棄

劍執大刀來趕。卞喜暗取飛錘擲打關公。關公用刀隔開錘,趕將入去,壹刀劈卞喜為兩段。

隨即回身來看二嫂,早有軍人圍住,見關公來,四下奔走。關公趕散,謝普凈曰:“若非吾

師,已被此賊害矣。”普凈曰:“貧僧此處難容,收拾衣缽,亦往他處雲遊也。後會有期,

將軍保重。”關公稱謝,護送車仗,往滎陽進發。滎陽太守王植,卻與韓福是兩親家;聞得

關公殺了韓福,商議欲暗害關公,乃使人守住關口。待關公到時,王植出關,喜笑相迎。關

公訴說尋兄之事。植曰:“將軍於路驅馳,夫人車上勞困,且請入城,館驛中暫歇壹宵,來

日登途未遲。”關公見王植意甚殷勤,遂請二嫂入城。館驛中皆鋪陳了當。王植請公赴宴,

公辭不往;植使人送筵席至館驛。關公因於路辛苦,請二嫂晚膳畢,就正房歇定;令從者各

自安歇,飽餵馬匹。關公亦解甲憩息。卻說王植密喚從事胡班聽令曰:“關某背丞相而逃,

又於路殺太守並守關將校,死罪不輕!此人武勇難敵。汝今晚點壹千軍圍住館驛,壹人壹個

火把,待三更時分,壹齊放火;不問是誰,盡皆燒死!吾亦自引軍接應。”胡班領命,便點

起軍士,密將幹柴引火之物,搬於館驛門首,約時舉事。

胡班尋思:“我久聞關雲長之名,不識如何模樣,試往窺之。”乃至驛中,問驛吏曰:

“關將軍在何處?”答曰:“正廳上觀書者是也。”胡班潛至廳前,見關公左手綽髯,於燈

下憑幾看書。班見了,失聲嘆曰:“真天人也!”公問何人,胡班入拜曰:“滎陽太守部下

從事胡班。”關公曰:“莫非許都城外胡華之子否?”班曰:“然也。”公喚從者於行李中

取書付班。班看畢,嘆曰:“險些誤殺忠良!”遂密告曰:“王植心懷不仁,欲害將軍,暗

令人四面圍住館驛,約於三更放火。今某當先去開了城門,將軍急收拾出城。”

關公大驚,忙披掛提刀上馬,請二嫂上車,盡出館驛,果見軍士各執火把聽候。關公急

來到城邊,只見城門已開。關公催車仗急急出城。胡班還去放火。關公行不到數裏,背後火

把照耀,人馬趕來。當先王植大叫:“關某休走!”關公勒馬,大罵:“匹夫!我與妳無

仇,如何令人放火燒我?”王植拍馬挺槍,徑奔關公,被關公攔腰壹刀,砍為兩段。人馬都

趕散。關公催車仗速行,於路感胡班不已。

行至滑州界首,有人報與劉延。延引數十騎,出郭而迎。關公馬上欠身而言曰:“太守

別來無恙!”延曰:“公今欲何往?”公曰:“辭了丞相,去尋家兄。”延曰:“玄德在袁

紹處,紹乃丞相仇人,如何容公去?”公曰:“昔日曾言定來。”延曰:“今黃河渡口關

隘,夏侯敦部將秦琪據守,恐不容將軍過渡。”公曰:“太守應付船只,若何?”延曰:

“船只雖有,不敢應付。”公曰:“我前者誅顏良、文醜,亦曾與足下解厄。今日求壹渡船

而不與,何也?”延曰:“只恐夏侯敦知之,必然罪我。”關公知劉延無用之人,遂自催車

仗前進。到黃河渡口,秦琪引軍出問:“來者何人?”關公曰:“漢壽亭侯關某也。”琪

曰:“今欲何往?”關公曰:“欲投河北去尋兄長劉玄德,敬來借渡。”琪曰:“丞相公文

何在?”公曰:“吾不受丞相節制,有甚公文!”琪曰:“吾奉夏侯將軍將令,守把關隘,

妳便插翅,也飛不過去!”關公大怒曰:“妳知我於路斬戮攔截者乎?”琪曰:“妳只殺得

無名下將,敢殺我麽?”關公怒曰:“汝比顏良、文醜若何?”秦琪大怒,縱馬提刀,直取

關公。二馬相交,只壹合,關公刀起,秦琪頭落。關公曰:“當吾者已死,余人不必驚走。

速備船只,送我渡河。”軍士急撐舟傍岸。關公請二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地

方。關公所歷關隘五處,斬將六員。後人有詩嘆曰:“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

馬騎赤兔行千裏,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

今古留題翰墨間。”

/sgyy/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