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取的例如詩經裏的詩歌,詩經中的詩歌本來是沒有題目的,大多是後人在編纂的時候為了好區分就取詩歌開頭的兩個或多個字來作為詩歌的題目,例如<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也有用詩歌的關鍵字作為題目的,例如<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狡童>,<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源),也有用詩歌句子簡化提煉出來的字詞作為題目的,例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還有就是例如李商隱的無題詩,詩歌的名字就是無題,他為了好區分就編成無題之壹\之二等等,但後人不知道具體之壹之二是哪首,就仍然采用詩經的方法,取頭兩個字作為詩的標題,如<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