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法
聯想,就是由壹事物想到另壹事物的心理過程。比如記憶屈原時,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離騷》,又因《離騷》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想到西方浪漫主義三大家:雪萊、雨果、拜倫。這樣舉壹而反三觸壹而發十,能較系統地記住許多知識。經常這樣記憶,也有利於聯想能力的提高。
穿針引線法
零散的文學常識就像是沒有穿好的壹大把針,只要有壹根線將它們貫串起來,這些文學常識就顯得非常系統了,這根線可以是時間、空間、風格、內容等等。例如記憶中國古代文學史,可以以內容為線索,用這條線串起各個朝代文學現象這些針,請看下圖。
韻文類:詩經——楚辭——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
散文類:尚書——先秦散文——六朝陶淵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劉基、高啟)——明中葉唐宋派(歸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劉大櫆)
什麽時候想記憶文學常識了,就先拉壹條長線,壹根針-根針地穿過去,哪根針(朝代作家作品)穿不過去了,就停下來,細細地查究竟什麽原因,該補的補上了,就可以繼續穿,這樣既快又能隨時檢查自己的記憶情況。
積少成多法
文學常識內容多,涉及面廣,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全部記下來的。心理學認為,記憶由四個環節組成: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任何壹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到記憶的質量,我們記不住是因為保持不夠,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學上有壹條著名的遺忘曲線,它告訴我們,識記後最初壹段時間遺忘較快,以後遺忘逐漸減慢,穩定在壹個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識記的內容就應該在識記後及時復習。積少成多法實際上是壹種小循環復習法。因為要不斷地復習,所以記憶新的內容的量不會多,我們可以將所有的需要記憶的文學常識化整為零,分配在各個時間段裏,比如用壹兩個月記憶中國文學史(可以按朝代順序每天記壹兩個作家或幾部作品),用壹個月記憶外國文學史,再用壹個月進行第二輪的復習,而在每壹天的復習之中,先回憶前壹天的內容,再記憶新的內容,這樣大循環套小循環,壹直到高考前,不怕記不住需要記憶的文學常識。
口訣法
我們平時背誦詩文時有這樣的體會:文章背起來較慢,詩詞因其節奏分明、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就容易背誦得多。我們可以把要識記的文學常識編成“口訣”,這些口訣要講究押韻,也應該是濃縮的文學常識,記上兩句,就應該記憶了許多知識。另外,在口訣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編成“固定搭配”。看下面的例子:
文學常識,並不難記,中有妙訣,幫妳記清。先說國內,作家作品。
先秦諸子,孔孟荀卿。
《論語》《孟子》,四書列名。
老莊無為,《道德》《逍遙》。
屈子楚辭,《九》《九》《離》《天》。
漢代文賦,首推賈誼。
劉向司馬,《戰》《楚》《史記》。
班固《漢書》,斷代開啟。
魏晉建安,三曹領先。
父有樂府,《神龜》《蒿》《觀》。
曹丕《燕歌》,《典論》批評;
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魯迅全集》,著作頗豐。
小說有三,《仿徨》《吶喊》,
舊事新說,《故事新編》。
中學課本,除了《祝福》,
皆入《吶喊》。散文壹部,
《朝花夕拾》,另加《野草》,
略帶詩體。雜文十六,
《熱風》與《墳》,
《華蓋》二集,《而已》《三閑》,
再多《二心》,《南腔北調》、《
偽自由書》,《準風月談》,
三《且》二《集》,文學花邊。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歌謠
1、 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有兩源,現實主義和浪漫。
《詩經》分為風雅頌,反映現實300篇①
手法牢記賦比興,
名篇《碩鼠》與《伐檀》。
浪漫主義是《楚辭》,
《離騷》作者為屈原。
先秦散文有兩派,“
諸子”、史書要記全。
儒墨道法屬諸子,
各有著作傳世間;
儒家《論語》和《孟子》,
墨家《墨子》見壹斑;
道家《老子》和《莊子》,
法家韓非著名篇。
歷史散文有兩體,
分為“國別”和“編年”
前者《國語》《戰國策》,
後者《春秋》與《左傳》。
2、 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
“樂府雙璧” ②人稱贊,
建安文學推“三曹”③;
田園鼻祖是陶潛,“采菊”遺風見節操。
《史記》首開紀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
班固承續司馬意④,《漢書》斷代創新招;
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雲霄;
“出師”二表名後世,《桃花源記》樂逍遙。
辭賦盛行多空洞,張衡《二京》似驚濤。
文學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
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3、 唐代文學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傑”不平凡;
王楊盧駱創格律,律詩、絕句要記全。
浪漫詩人推李白,壹路高歌《蜀道難》。
現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壹般。
樂天倡導新樂府,“琵琶”、“長恨”留名篇。
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邊塞。
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傳世間。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後衰敗如塵煙。
韓柳古文創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
唐代傳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傳》。
4、 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詞泱泱,分成婉約與豪放。
柳永秦觀李清照,風花雪月多感傷。
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去”氣昂昂;
愛國詩人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
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
範公作品雖不多,《嶽陽樓記》放光芒。
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家邦;
人生自古誰無死?後世感懷文天祥。
編年通史第壹部,《資治通鑒》司馬光。
《夢溪筆談》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揚。
5、 元明清文學
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各不同。
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漢卿;
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象最鮮明;
其余三家鄭馬白⑥,還有《西廂》留美名。
明清戲劇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長篇都是章回體,“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齋誌異》多流行
尚有短篇擬話體,編訂“三言”馮夢龍。
方苞開創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