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訓練與提高的過程,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當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萬萬不可急於求成。忽視基本功的訓練,幻想壹步到位,是辦不到的。應先從分項訓練開始,即從語音、語調、語氣、等項訓練做起,壹項壹項地練,才能有所作為。下面我為妳整理詩歌朗誦基本技巧,希望能幫到妳。
詩歌朗誦基本技巧
壹、發好每壹個字的音是朗誦具有魅力的前提條件
1,氣出丹田,聲音氣魄。
氣是聲之源,聲基於氣,行家說:?氣足聲則亮、氣充則聲遠、氣滿則聲厚重?。我們常常羨慕別人的聲音亮、渾厚。為什麽?就是底氣足。
怎樣才能有底氣?就是在吐字之前,要做好充分地準備?儲存氣息。把嘴閉緊,用鼻子深深地吸壹口氣,將氣吸到胸腔,然後再將氣壓入腹腔,把氣運到雙肋下腰部,把氣儲存在丹田附近,待朗誦時再吐出來。這樣在吐字時,就有壹種像火山要爆發的氣勢,壹股強有力的氣流沖破妳的雙唇,噴薄而出。發出的音有氣魄,如:中華人民***和國。白日依山盡。聲音不是軟綿綿、輕飄飄地無精打采的吐出去,而是有力量、有精神頭。特別是第壹個字,需要有力度、而我們又憋足了氣,就必然有力度,這樣就會把聽眾吸引住,讓他想要往下聽,而且有壹種不想聽都不行的架勢。為妳的朗誦開壹個好頭。
那麽怎樣儲備這些底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在運用。當我們面對壹朵芳香四溢的鮮花時,會情不自禁地用鼻子深深地吸壹口氣,使花香沁入肺腑,然後很陶醉地說:?啊,香、真香?。這時妳自己也會感覺到,說出的話與平常不壹樣,有壹種詩人的味道。這就是因為我們在說話前深深地吸了壹口氣,在往外吐氣時就有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有名的?聞花香?吸氣方法。但這種?聞花香?的方法,只是把氣吸到肺腔,沒有把它保存起來,而且在朗誦過程中,也不能總做這樣的大呼吸,這就需要技巧:把氣吸到肺腔,然後把吸進來的氣息壓入腹腔,在腹腔儲存,待朗誦過程中,慢慢運用。這壹切都在暗裏操作,這樣的運氣方式,稱?偷氣?。我們經常用?聞花香?的方法練習吸氣、儲氣,吐氣,久而久之,就自然的會掌握壹些運氣的要領。這是說氣息,那麽發出的音有何特點?
2,音在高位,聲美動聽
聲音有三種:白聲、美聲、躁聲。白聲就是我們平常講話的聲音,是先天的。美聲是經過包裝、訓練的聲音。朗誦、主持、歌唱家的聲音都是經過訓練、包裝的,是壹種悅耳的聲音,稱美聲。這種聲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運用。如對面山上有壹個人,妳要喊他,有兩種喊法:(示範壹用白聲)聲音是從嗓子眼附近發出,聲音低位、壓抑、很累,甚至聲嘶力竭的感覺。
另壹種用美聲,聲音柔和,響亮、悅耳動聽、傳得遠、輕松、有穿透力,聲音就像穿過時空,傳到對方的耳朵裏,這就是美聲。美聲有特點:壹是發出來的音在高位置上;二是發出來的音在口腔、鼻腔、腦腔形成***鳴音。
這種美聲怎樣才能發出來的?是不是很難?是的,但也不是神秘的不得了。也很簡單,前提是氣出丹田。就是吐字前是否把氣儲備足啦?是不是深深地吸壹口氣,然後把氣息運到肋下腰部,氣再從丹田出來。如果是這樣,往外呼氣、吐字時的聲音就壹定在高位置上。而且發出來的音壹定會在妳的口腔、鼻腔、腦腔形成***鳴音。就壹定是美聲,這種發音妳不讓它美都不行,但美的程度不同。所以,發美聲並不難,難的是堅持。我們晨練時,在高山、在空曠的原野、在大海邊,經常練向遠處喊人的那種發音方式;經常大聲朗讀,能夠鍛煉聲音的字的發音,如大、山、海、翁、嗡等字,對運氣、對亮嗓子都有幫助的。經常這樣練習,可使我們聲音洪亮,聲音年輕。不僅朗誦需要、說話也好聽,人也自然不衰老。我相信不論多大年齡,只要堅持經常練習,我們壹定會有所提高,壹定會越來越年輕。
,3,吐字清晰,鏗鏘有力
朗誦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將每壹個字,都要實實在在、清清楚楚、紮紮實實地送進每位聽眾的耳朵裏。任何壹個字都不能是輕飄飄的、隨便地吐出來,壹定要有精神頭。如:中華人民***和國。每個字都要有力度。
朗誦中每壹個字的發音,就像寫字壹樣、每個字有其間架結構,有橫、豎、撇、奈、點。每壹個筆劃的起筆、落筆。都是有壹定的章法、力度。這樣的寫出來的字,才會有神韻、帥氣、美麗動人。每個字的音也如此,字的音也有結構:有字頭音、字腹音、和字尾音,要使字發出來的音美,字音的每壹部分壹定要到位。說白啦,就是每個字都要咬實、清晰、有力度。即使是輕聲讀字,也要把這個字咬實了,只不過聲音小罷了。如,徐誌摩的《再別康橋》,開頭的幾句:輕輕的我走啦,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4,說普通話,音準調正
就是說朗誦要說普通話。朗誦時每個字的音要準,平舌、卷舌要分得清;調要正,四聲的發音分明。所以,要想朗誦效果好,壹定學說普通話,發音標準、音調正確。
以上講這些是就壹個字的發音而言,那麽怎樣朗誦好每壹句話?就是聲音在運動中的技巧。
二、語調的抑揚頓挫,是朗誦好每壹句話的關鍵。
字有字調:就是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句有句調:就是壹句話中的抑揚頓挫。也叫語調。
1,壹句話中的抑揚頓挫
抑:降調,聲音前高後低,語氣漸降、句尾低沈。楊:升調,前低後高,語氣上升,句尾上揚。頓:停頓。挫:轉折。
就是說在朗誦時,聲音不是壹個調子下來,不是平鋪直敘、平平淡淡。而是高低起伏,停頓轉折,這樣朗誦的效果就會悠揚動聽。但問題是我們把握不準那個字該抑,那個字該揚,那個字該停頓,那個字該轉折。
句子語調中的降低、升高、停頓、轉折取決於什麽?它取決我們對作品的理解程度、情感的表達的方式、意境的升華能力、對作品再創造的藝術水準等方面。但也有壹些可循的規律,如,要尾音低沈,前面就需楊起。當很激動聲音越來越高,前面就壹定抑,聲音要低。我側重講停頓、重音、語速的規律。
2,停頓。是指在誦誦時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
停頓,很重要。利用停頓,可突出重點,提高表達力度。那麽壹句話中該在什麽地方停頓?有如下幾種情況:
(1),主謂語間的停頓,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2),如修飾詞與中心詞之間的停頓,遠遠的街燈亮了。
(3),介詞後的停頓,從黃昏到夜闌,在蒼茫的海上
(4),。動詞後的停頓,望長城內外。詩詞裏叫壹字頓。
我列舉的這些都是在句子沒有標點符號,在朗誦時需要停頓,停頓的時間長短,應根據上下文內容適當酌定。
3,重音。壹句話中重音的運用也十分重要。由於重音的位的不同,語句的意思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如我不會寫詩,這幾個字。由於重音不同,句子的意思就會改變。我不會寫詩,強調我不會,可能他會。我不會寫詩,強調寫詩,潛在意識我會朗誦。我不會寫詩,強調詩,潛在意識我會散文。
語法重音在短劇中常見的規律:
(1),謂語部分常重讀。如,太陽出來了,水開了
(2),修飾詞常重讀。這是壹張美麗的圖畫。
(3),動詞後面的補語常重讀。跑得像飛壹樣快
4),有些代詞常重度。什麽是理想。這是什麽。
(5),數量結構壹般重讀。王大爺有五只羊。
在壹句話裏,如果成分較多,這就有主次重音之分。壹般優先定語、狀語、補語等連帶部分。
3,語速。是指朗誦時,每個字運動的速度,即每個音節的長短及音節之間連接的松緊程度。朗誦的速度是與作品的思想內容相聯系的。壹般來說,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語速要快壹些;平靜、莊重、悲傷、沈重、追憶的內容語速要慢壹些;而壹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就是說朗誦的語速,應有快有慢,而不應壹律以壹種速度朗讀下來。
以上講的是詩詞朗誦時,壹句話朗誦的技巧:語調有抑揚頓挫;語流有輕重緩急;語速有長短快慢。掌握這些技巧,直接關系到壹篇、壹首詩詞的朗誦效果。那麽如何朗誦好壹篇文章、壹首詩詞?就是這些技巧的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