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英美詩歌怎樣研究

英美詩歌怎樣研究

英美詩歌研究是壹種驚人的財富。

七十年前,時年四歲的我第壹次愛上了詩歌。雖然出生在紐約的布朗克斯區,但我在童年時期讀、寫都用意第緒語,所接觸到的詩人也是後來到了美國的那最好的幾個,比如摩西·L·哈爾彭,曼尼·雷柏,H·雷維克,雅各布·格萊斯坦因。要感謝布朗克斯圖書館梅爾羅斯分館,在那裏我很快就通過大量閱讀英美詩歌自學了英語。早年的愛好,譬如對維奇·林賽的偏好還徘徊在我黯淡的記憶中。我逐漸用自己的方法讀了各類詩歌。到了大約十歲與十二歲之間,我已強烈地愛上了威廉·布萊克和哈特·克萊恩。我反復閱讀他們的詩,毫不困難地熟記下來,而且我開始對這些詩產生了壹種隱含的理解,這種理解直到多年以後才漸漸顯形。

有時我會被我的詩人密友問及,為什麽我自己不寫詩,其實從壹開始,詩歌對我來說就是神秘莫測的藝術。進入詩歌之門,除了成為壹名享受閱讀樂趣的讀者外,也意味著涉足神聖之開端。我持續地閱讀布萊克和克萊恩,他們也引導我走向雪萊、華萊士·斯蒂文森、葉芝、彌爾頓,最後到達莎士比亞。

我已經不能確定,從什麽時候開始對我重讀的那些詩歌有了更多的領會。自學有它的不利之處(直到現在我的英語發音仍有些古怪),但它是對抗單調性的有效武器,包括政治的、宗教的、哲學的或者僅僅是作為壹種批評時尚的單調。T.S.艾略特的詩讓我著迷,但他那教條化十足的散文卻不讓我喜歡。在十五歲左右我讀過了《聖林》和《跟隨不尋常的神祗》,我不喜歡後壹本,前壹本也讓我讀得喪氣,不過它至少將我引向D.H.勞倫斯,艾略特指責他的作品極為粗野,這反而讓我受到他的吸引。

我的詩歌批評家初戀對象是G.威爾遜·奈特,很久之後,我與他有了私交,非常傾慕於他。剛剛十七歲時我成為了康奈爾大學的新生,當時購買並逐頁細讀了諾思洛普·弗萊研究布萊克的優秀著作《可怕的對稱》。我差不多做了弗萊二十年的門徒,直到1967年壹個夏天的早晨,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從壹場噩夢中醒來,開始動手寫作壹篇奇妙的狂想文章《蒙面天使,或詩學的影響》。經過多次修改以後,這本書在1973年以《影響的焦慮》的書名出版了,但弗萊當時已經批評過這本書,因為我在1967年9月就將初版本呈他閱讀,而從那時起我們就達成壹致:將我們在評價詩歌層面的不壹致永遠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