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 以身作則,心平氣和翻譯原文
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無不肖;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
可知父兄教子弟,必證其身以率之,無庸徒事言詞也。
君子有過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
可知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譯文
父輩兄長有好的行為,晚輩學來可能學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長輩有不好的行為,晚輩倒是壹學就會,沒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長輩教晚輩,壹定要端正自己的行為來率領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學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辭中白費工夫,不能以身作則。有道德的人行為若稍有超過或偏失之處,壹些無德之人因為嫉妒,壹定無法容忍而群起攻擊。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過失,小人也不見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無道德的小人相處時,壹定要平心靜氣地對待他們,不可過於急切地責罵他們
3. 詩經中表達“平心靜氣,不能浮躁”的詩句有哪些1.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寄王舍人竹樓》
唐代:李嘉祐
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
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閑眠對水鷗。
3. 《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4. 《點絳唇·采藥歸來》
宋代:陸遊
采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閑人樣。
5. 《題壁》
唐代:楊凝式
院似禪心靜,花如覺性圓。自然知了義,爭肯學神仙。
6. 《詹碏山居》
唐代:方幹
愛此棲心靜,風塵路已賒。十餘莖野竹,壹兩樹山花。
繞石開泉細,穿羅引徑斜。無人會幽意,來往在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