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送別詩表達技巧

送別詩表達技巧

贈友送別詩的常見方法和技巧及常見意象(壹)常用表現手法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於想象、聯想塑造形象,或敘事抒情融為壹體。1、直接抒情  壹般有兩種情況:①描寫離別時淒涼陰冷的景物,既交代離別的地點和季節天氣特點,又暗示人物悲傷的心境,渲染悲涼的氣氛,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②描寫絢麗明快的景色,即所謂的樂景,反襯哀情。如高適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表達自己雖不得意但滿懷信心和力量。2、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詩人觸而傷懷、借以言情的客觀物象,不外落日余暉、流水通波、江風引雨、平沙卷蓬、雲橫秦嶺、路繞蜀山之屬,這些物象壹經帶著作者的離情別緒入詩,成為“人化的自然”,便構成壹種荒寒而悲涼、空廓而沈深的美感景象。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曹》著力描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交織在壹起,形成離別時濃重的陰沈壓抑的氛圍,抒寫惜別哀傷之情。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壹句,表面寫去路煙靄迷茫,道路修遠,其實是要以此寄寓離愁之思,寓情於景顯得含蓄蘊藉。3、烘托:不直接寫人的離情,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言下有“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這樣寫更能深化主題而富於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通過寫藤蔓、黃鶯的傷離別表現人的情思心緒。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那徹夜流溢的燭淚,都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從側面表現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4、以樂景襯哀情送別環境千差萬別,有淒風苦雨中的送別,也有良辰美景中的離別。寫淒風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別離之苦,寫良辰美景又何嘗不能反襯離人的懊惱。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和離別的難堪,美好景色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壹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歐陽修的《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秾艷清香相間發。”5、想象(虛擬):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別詩中還經常用到想象、聯想。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送別詩常在作者觸景生情的基礎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別後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這種孤寂環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則展示了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切。如劉長卿的《送嚴士元》第三聯寫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裏情。”詩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這壹實景而聯想到嚴士元聽去之地湖南應是萬裏草青。這是虛實結合的筆法,這樣虛實結合就拓寬了詩的意境,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思念之情。這種手法是鑒賞中比較難把握的,需要我們有壹雙想象的翅膀。如王昌齡的《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想象分別後友人月下船泊瀟湘,“愁聽清猿”,甚至在夢裏也因旅夜孤獨而不得安寢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現離別的惆悵和對友人深切的關懷。此外還有王維的《送韋評事》“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今宵誰肯遠相隨,唯有孤館月。”都運用這種手法。6、比喻:為了將抽象的情感具體化,詩人在詩歌中還特別青睞比喻這種修辭手法,送別詩因為善於運用景物營造傷離別的氣氛,所以比喻手法更為常見。如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劉過的《柳梢青·送盧梅坡》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還有李白《送友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維的《送沈子福之江東》“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也運用了比喻。宋代詩人劉遷的《柳梢青·盧梅坡》壹詞:泛菊杯滌,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勿勿,雲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這首詩在表達感情時就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上片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形單影只的孤獨之感,飄泊無定的離別之苦。下片又表明他的心會像飛塵壹樣時時緊跟在朋友盧梅坡的馬後,又像明月壹樣處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以此來表達思念惜別之情。7、??細節描寫:所謂細節主要指不易為人察覺卻又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最能引起人們想象的細微的行為。這種手法容易被人忽視。理解細節描寫的關鍵是通過外在的行為揣測人物的心理活動、情感變化。如柳永《雨鈴霖》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男女主人公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互相註視,淚眼汪汪,他們壹句話也沒說,已經到了哽咽不能語的地步。詞人以非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主人公離別時愁苦的容態,淒惻的內心,極其深刻地揭示出離別時的無窮悲痛。我們在鑒賞送別詩時,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識和方法外,還應了解作者、作品風格及創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論世,體察詩情。在對這類詩歌進行鑒賞時,可遵循這樣的答題模式:什麽景——什麽特點——渲染什麽氣氛——烘托什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