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和知音有關的詩句如下:
壹、詩句
1、青雲當自致,何必求知音?唐李白《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誌》。
2、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唐賈島《題詩後》。
3、馬蹄又上吳山翠,知音今有誰?元張可久《湘妃怨·樂閑吹簫按》。
4、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近代秋瑾《滿江紅小住京華》。
5、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宋晏殊《山亭柳·家住西秦》。
6、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唐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7、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8、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留別王維》。
9、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宋周邦彥《壹落索眉***春山爭秀》。
10、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唐杜甫《南征》。
二、飛花令概述
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壹個文字遊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詞曲中的句子,但選擇的句子壹般不超過七個字。
河北電視臺《中華好詩詞》欄目全國率先引進並改良了“飛花令”用於兩位選手間的對抗賽,之後《中國詩詞大會》等詩詞綜藝欄目也引進並改良了“飛花令”。金鷹卡通《龍的傳人第三季》的麥咭的擂臺也引進了飛花令。
三、飛花令歷史淵源
飛花令,原是飲酒助興的遊戲之壹,輸者罰酒。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萌生於儒家的“禮”,最早誕生於周。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
以“飛花令”為代表的飲酒行令,其實是中國人在飲酒時的壹種特有的助興遊戲。飛花令屬雅令,比較高雅,沒有詩詞基礎的人根本玩不轉它,所以這種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們喜愛的文字遊戲,就連名字也來源於詩詞之中。因唐代詩人韓翃的名詩《寒食》中有“春城無處不飛花”壹句,故名“飛花令”。
其實在唐代,帶有“飛花”二字的詩句不少,如武元衡的“飛花寂寂燕雙雙”,顧況的“飛花檐蔔旃檀香”,薛稷的“飛花亂下珊瑚枝”,薛曜的“飛花藉藉迷行路”等。
而只有“春城無處不飛花”被公認為“飛花令”的緣起,其原因大致有二,壹是韓翃是唐德宗李適欣賞的詩人,其二是韓翃本人也是好酒之人,其詩作中不少都和酒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