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九歌》是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的再創作。“殤”,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難的人。“國殤”即是為國捐軀的戰士。此詩即是取民間“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難的愛國將士,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這首詩歌是祭祀保衛國土戰死的將士的祭歌,歌頌了將士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
樂歌分為兩節,先是描寫在壹場短兵相接的戰鬥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為國捐軀的高尚誌節。由第壹節“旌蔽日兮敵若雲”壹句可知,這是壹場敵眾我寡的殊死戰鬥。當敵人來勢洶洶,沖亂楚軍的戰陣,欲長驅直入時,楚軍將士仍個個奮勇爭先。
但見戰陣中有壹輛主戰車沖出,這輛原有四匹馬拉的大車,雖左外側的驂馬已中箭倒斃,右外側的驂馬也被砍傷,但他的主人,楚軍統帥仍毫無懼色,他將戰車的兩個輪子埋進土裏,籠住馬韁,反而舉槌擂響了進軍的戰鼓。壹時戰氣蕭殺,引得蒼天也跟著威怒起來。待殺氣散盡,戰場上只留下壹具具屍體,靜臥荒野。
作者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是十分高強的。不過十句,已將壹場殊死惡戰,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底下,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謳歌死難將士。有感於他們自披上戰甲壹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壹刻他們緊握兵器,安詳地,心無怨悔地躺在那裏。
他簡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緒奔進。他對這些將士滿懷敬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壹樣,在詩篇中,他也同樣用壹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傑,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