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普遍已經認同秦首先搶註了“樂府”這個“商標”,然後滅國之後,漢武帝即位之後,覺得這個機構還不錯,於是就又搞出了壹個名為“樂府”的存在,也就是我們史書所稱的漢承秦制;所以這樣看來漢朝這裏的樂府,應該說是為樂府的繼承與發展,不僅完整的保留了樂府之名,同時還在秦朝的基礎上對其規模進行擴大。這裏又不得不提起現代的壹門科學——考古學,正是由於考古學的不斷發展,我們才能在現在如此確切的說著是秦朝就有的樂府,之前提到秦立派的大家們用古籍為證,那麽在1976年以後,當我們從始皇陵區拿出錯金銘文雕刻:“樂府”二字的古鐘的那壹天,漢立派的大家顯然是要哭暈在廁所。進壹步肯定秦代樂府這壹史實的又壹考古文物是在20世紀的最後壹年,仿佛是要把這個謎題在舊的世紀早點解決壹般,位於西安的秦代遺址裏,我們再次發掘出了關於樂府創立的文物證據封泥壹枚,於是在新的世紀中,關於樂府始於秦朝而非漢武帝時期顯然是被人蓋棺定論了,除非將來我們的考古發現中能出現什麽更加令人信服的證據,否則這個論點將持續很長壹段時期。
在當代流傳的“樂府詩”中由於年代久遠而且當時收錄之時很多人還沒有著作權這種意識,我們往往發現了許多很好的詩句,但是卻無緣得知其真正的作者,又因之收集在樂府這個龐大的機構之中,後世人就把他們制譜收藏的詩歌統壹叫作樂府詩,又稱之為樂府。而且由於我們的祖輩都喜歡對先輩的優秀文化進行傳播,等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到了唐代,這個詩歌高度繁榮,政治經濟也極度發達的朝代,他們開發出了壹種新的玩法。將這些被歷史遺忘掉“曲調”的詩歌,選出經典作為文人騷客之間進行文學創作的模板,而且“好玩好學”的唐人還玩出了新花樣,各個大文豪大詩人都競相“開發”,用以抒發情感如《塞上曲》《關山月》等,還有的詩人,約著三兩好友出遊,用樂府題材記事,用來反映自身生活的現實。這些詩歌由於並沒有其他格律詩歌嚴謹的韻律要求反而受到了追捧,到現今唐代仿寫的樂府題材的古體詩也是唐代詩歌裏璀璨的壹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