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貝多芬創作《月光》的真實背景是什麽?

貝多芬創作《月光》的真實背景是什麽?

真實背景:

真實的背景就是貝多芬想把創作曲子獻給自己的初戀,但當時他們已經分手,而且貝多芬耳疾越加嚴重,耳疾的痛苦和失戀的痛苦交錯,貝多芬創作出了這壹首月光。

奏鳴曲中包含著貝多芬至深的感情,是失聰的音樂家用心和靈魂譜寫而成。琴音輕推慢陳,如傾瀉壹地的月光,緩緩移至心房,照亮了那些許久不曾碰觸的角落,勾起回憶聯翩。

那壹年貝多芬在信中承認他對耳疾的恐懼。他在壹封信中還寫道:“我正過著壹種稍微愉快的生活,這種改變是壹個愛我,也為我所愛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帶來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這個階級的人,而且我還不能結婚。 信中所說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歲的朱麗葉塔,她是貝多芬的鋼琴學生。

樂曲鑒賞

傳說中貝多芬的這個曲子(作品27之2——《#c小調鋼琴奏鳴曲》)描寫的是海上月光的說法,源出於德國音樂批評家雷爾施塔布(1799——1860)。他用瑞士風光明媚的琉森湖上的月光的別名。俄國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非常反對用“月光”來解釋這個曲子。

他說:“月光在音樂描寫裏應該是暝想、沈思的、安靜的,總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緒。《#c小調奏鳴曲》第壹樂章從第壹個音符到最後壹個音符,完全是悲劇性的(用小調來暗示),因此是布滿雲彩的天空,是陰郁的情緒。末樂章是狂暴的、熱情的,表現的正是和溫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東西。只有短短的第二樂章可以說是壹瞬間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