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砂鑼盛油》
年代: 宋 作者: 釋慧勤
銅砂鑼裏落盛油,生菜還他蘿蔔頭。
但看來年正月半,家家門首掛燈球。
2. 《頌古三十壹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玿
此兒話計口皮邊,點著風馳與電旋。
謾說鎮州蘿蔔大,何曾親見老南泉。
3. 《十四日至節》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錢塘多少富豪家,酒肉如山賞物華。
野老入城,蘿蔔菜臘梅花。
4. 《周翁留飲酒》
年代: 宋 作者: 陳著
曉對山翁坐破窗,地爐撥火兩相忘。
茅柴酒與人情好,蘿蔔羹和野味長。
外面幹戈何日定,前頭尺寸逐時量。
而今難說山居穩,飛馬窮搜過虎狼。
5. 《麥熟》
年代: 宋 作者: 趙文
今年麥熟亦可喜,紫石霏霏落鐘乳。
我從田家慣餅餌,夢想風味今未已。
箬葉浮浮卷牛舌,甆甌泛泛割龍耳。
壹丸蘿蔔吾豈無,悲歌不怕紅娘子。
詩成不滿貴公笑,書生豈識餅十字。
2.描寫蘿蔔的句子1、老品種的胡蘿蔔,通常都只有壹握粗細,紅彤彤的,布滿須根,下部分叉。那形象,就像帶著瓔珞帽子的赤身小人兒,非常可愛。胡蘿蔔就像蒜苗、小蔥壹樣,類似於菜肴的佐料,主要是用來作點綴的。鄉下人偏愛紅色,紅色象征著喜慶、吉祥。
2、到了拔蘿蔔的季節,就用上“壹個蘿蔔壹個坑”、“拔出蘿蔔帶出泥”這類的俗語了。剛剛拔出來的蘿蔔,那叫壹個鮮嫩,仿佛新嫁娘,那叫脆,那叫甜,絕對勝過軟塌塌的香蕉。那時的蘿蔔,可真個是“吃壹口,盼壹口”。心裏也會覺得格外清爽!至於街頭賣蘿蔔,更別有壹番景象。正像老作家汪曾祺寫的那樣:“心裏美蘿蔔是北京特色,蘿蔔都是挑選過的,用手指頭壹彈,當當的;壹刀切下去,哢嚓嚓地響。”寫得多有詩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