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完成20—22題。
(湖州)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節選自《史記》 2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2分 A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口舌:能言善變 B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去:離開 C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孰:熟悉 D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鄙賤:見識淺薄 21.翻譯句子。
3分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22. 藺相如和廉頗,妳欣賞哪壹位?結合這段文字,說說妳的看法和理由。
3分 參考答案: 20. C 21.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把國家的急務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頭啊。 22欣賞藺相如,他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
或 欣賞廉頗,他知錯能改。(壹四)李生論善學者原文王生好學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問這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這所言,吾悉能誌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雲‘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誌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心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譯文王生愛好學習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妳不善於學習,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於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學習貴在善於思考,妳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壹定不會有什麽成就,根據什麽說妳善於學習呢?”王生更惱恨,不理睬李生,轉身就跑。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說完,妳就變了臉色離支,幾乎要拒絕人千裏之外,哪裏是善於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度)呢?學習的人最大的忌諱,沒有超過自己滿足,妳為什麽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妳說得對。
我把妳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閱讀訓練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離註音並釋義。
①吾悉能誌之 音 義 ②李生說之曰 音 義 ③不應而還 音 義 ④迨年事蹉跎 音 義 2.與“河曲智叟亡以應”中的“亡”用法不同的壹項是( )A.王生不說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誌之 D.才美不外見3.翻譯下面的句子“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譯句: 4.選出與“李生故尋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壹項( )A.公問其故 B.廣故數言欲亡 C.故為之說 D.桓侯故使人問之5.李生認為怎樣才是“善學者”?(用原文回答)答: (壹四)1.①zhì;同“識”記 ②shuì;勸說 ③xuán;同“旋”,轉身 ④cuō tuó光陰消逝 2.D. 3.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 4.C 5.要點:①學貴善思 ②不恥不問,擇善而從之(二三)誡子書《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文君子的品德,靠靜來修身,靠儉來養德,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誌向,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學習必須安靜焉,才能來源於學習,不學習無法擴展才能,沒有誌向就不能在學習上有甩成就。
享樂過度就不能掛歷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和時光壹同逝去了,意誌和時間壹同消失了,象枯枝敗葉壹樣雕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晚年守著破房子痛惜過去,還怎能來得及呢?閱讀訓練1.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 靜以修身 ② 儉以養德 ③ 非淡泊無以明誌 ④ 非寧靜無以致遠 2. 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
2. 高中課外文言文既有原文又有翻譯不少於10篇大約上百個字不能太少也良桐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
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
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
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壹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
遂去,入於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譯:工之僑得到壹塊好的桐木,砍來作成壹張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優美的琴聲好象金屬與玉石相互應和。他自己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獻到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的樂官讓國內最有名的樂師考察它,樂師說:“(這琴)不古老。”
官府便把琴退還回來。 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裝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過了壹年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大官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錢買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
樂官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啊!” 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這個社會真可悲啊!難道僅僅是壹張琴嗎?世上的事情沒有壹個不是這樣的。”於是離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終去哪兒了.鴝鵒噪虎女幾之山, 鵲所巢,有虎出於樸簌,鵲集而噪之。
鴝鵒聞之,亦集而噪。鵯鶋見而問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鵲曰:‘是嘯而生風,吾畏其顛吾巢,故噪而去之。
’問於鴝鵒,鴝鵒無以對。鵯鶋笑曰:‘鵲之巢木末也,畏風,故忌虎,爾穴居者也,何以噪為?’”譯: 有座山叫女幾之山,喜鵲都喜歡在這裏築巢。
有老虎出沒在樹叢之中,喜鵲群聚向它大叫,八哥鳥聽到後,也跟著聚集起來向老虎大叫,寒鴉見了問道:“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動物,跟妳們有什麽瓜葛,而對它大叫?”喜鵲答說:“它壹吼叫起來會產生風,我們怕風會把我們的窩從樹上掲下來,所以才大叫趕跑它。”然後問到八哥鳥,八哥鳥竟無法應對。
寒鴉笑道:“喜鵲的巢在樹梢上怕風,所以畏懼老虎;妳們是住在樹洞裏,怎麽也跟著亂叫呢?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壹以自奉。
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壹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 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
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
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壹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譯文 楚國有個以養獼猴為生的人,楚國人叫他“狙公”。
每天早上,他壹定要在庭院中分派獼猴工作,讓老的獼猴率領(其它猴子)到山裏去,摘取植物的果實,取(其中的)十分之壹的(果實)來供養自己。有的猴子不給(狙公果實),(狙公)就鞭打他們。
獼猴們都認為(這種生活)很苦,卻不敢違背。 有壹天,有只小獼猴問眾多獼猴說:“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種的樹(結出的)嗎?”眾多獼猴說:“不對,(果實)是天生的。”
又問:“狙公不能得到(果實)(我們)就不能去采嗎?”眾多獼猴說:“不對,誰都能去采。”又問:“如果這樣那麽我們為什麽聽從他並要被他役使呢?”話還沒有說完,獼猴們全領悟了。
那天晚,眾多獼猴壹起等到狙公睡著的時候,打破柵欄毀壞倉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糧食,相互拉著手(這裏指壹起)進入森林裏面,不再回來。狙公最後因為饑餓而死。
郁離子說:“世上那種賣弄權術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來規範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覺醒,才能讓他得逞,壹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
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陰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壹日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
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不酬者也。
"立而觀之,遂沒。 翻譯: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沈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
壹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上的大戶,妳能救了我,我送給妳壹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後,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
漁夫問他:“我救妳的時候妳親口許給我壹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妳是個打漁的,壹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壹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沈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沈船的地方。
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妳怎麽不去救救他?”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
3. 求高中文言文閱讀訓練60篇答案20、黃庭堅論書法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從未在胸中有個計劃;②幼安弟(妳)認為我的話對嗎? 3.字寫得好。
21.李泰伯改字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樣子 ③停 ④改換 ⑤大 ⑥問 ⑦點頭。 2.①寫成後,把它給李伯看;②必定將會在世上留下名聲;③幾乎要跪下拜謝。
3.多次。 4.①○1“風”是平聲字,不感局促;②“風”就是流行、傳播及“風範”之意。
22.龔遂為渤海太守 1.①同時 ②同“擒”③推薦④符合⑤周濟、體諒⑥同“悅”⑦打發(他們)回去⑧撤去⑨能⑩親自○11小牛○12督促 2.①妳想用什麽辦法平息那裏的盜賊,而滿足我的心意?②如今想要我戰勝他們呢,還是安撫他們?③發信告誡下屬各縣;④龔遂便打開糧倉將糧食借給貧窮的百姓。 3.指工商業。
23.裏社祈晴文 1.①被②希望③將④過分⑤希望⑥如果⑦無⑧體諒 2.①將用它來使家庭富裕;②神為什麽不馬上向天帝報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認為他們(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們。④神耳聰目明而且仁慈,為什麽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為而不想拯救百姓並使他們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暫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連續做下去。
24.贊劉諧 1.①譏笑②這③改變 2.①偷來三四句孔子的語錄;②那人生氣地改變了臉色並站起來;③然而怎麽知道他說得這麽深刻啊! 3.①門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聖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25.邴原戒酒 1.①聚集②了 2.①背著書箱步行;②只怕因此荒廢學業。
3.② 4.說明邴在是能喝酒而且喜歡飲酒的人,不喝是強制自己。 26.皇甫謐年二十始勤學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給⑤超過⑥專心⑦淚⑧生活⑨工作、職業 2.①心目中沒有接受教育(的念頭);②沒什麽可以用來安慰我的;③妳為什麽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妳自己,跟我有什麽關系!⑤親自種田。
3.③ 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環境;②對孩子不能不講信用。 27.匡衡鑿壁借光 1.①當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給他做雇工而不求報酬;②當時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論理並追問。
3.臨走時的狼狽相。 28.青文勝為民請命 1.①做官②靠近③準備④同情⑤縣⑥祭 2.①(A)②(B) 3.①每年遭遇水災;②死者接連不斷;③便在登聞鼓下上吊自殺;④用公田壹百畝來養家糊口。
4.統治階級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 29.金農與蒼頭 1.①就②雕刻③只是④因為⑤刻 2.(蒼頭)所構思的硯臺式樣很高雅。
30.康德涵救李夢陽 1.①接近②使……擺脫③轉達 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於壹個劉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與後世的人大概會諒解(同意)我的! 31.陳章侯蔑視顯貴者 1.①依靠②討取③即使④已經⑤給 2.①喜歡跟酒打交道;②周濟他們的窮困生活;③壹個品質惡劣的顯貴的人。 3.字畫。
32.李西涯與程篁墩 1.①正當②恰巧③對子④武士的頭盔⑤著名 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國家大事。 3.美麗的花紋 4.絲縷;引申為管理政事。
33.楊萬裏憂國 1.①好②掌權③托④忿恨⑤心裏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國家⑨字 2.①想搜羅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來輔助他;②都是韓※胄掌權的日子;③專權無視皇上。 34.專力則精,雜學則粗 1.①流行、盛行②詞學③感到震驚 2.①他追求多種才能,看到人家有壹項專長就也想兼而有之;②戴東原把鳳喈的話告訴我(見,我)。
3.② 4.專力則精,雜學則粗。 35.余文坼意外遂願 1.①幼時失父親②客居③甜④美味⑤商人、買賣⑥藏⑦油⑧到⑨滿 2.①正在因為行期被阻而悶悶不樂;②書架上的書全讀完並化為腹中經綸。
┱┈『麽』~(450581955) 19:22:03 36.黃魯直敬重蘇軾 1.①同“懸”,掛②門生,即學生③罷了 2.①每天早晨起來,穿好衣服戴正帽子點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②怎麽敢搞錯師生的次序呢? 3.② 37.蘇軾私識範仲淹 1.①京城②山東地方③私下、內心④死⑤已經⑥淚⑦大概⑧同“又” 2.①小孩子何必知道它呢?②那老先生認為蘇軾的言論與眾不同,所以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③當時雖然未能全部弄清。 3.② 38.金農為鹽商解窘 1.①作客②依次③編造④貼切⑤風景 2.①互相爭著邀請(金農)前往;②眾人人為金農知識廣博;③第二天指導壹千兩銀子贈送給金農。
3.①江南;②因為“夕陽返照”。 39.張明善譏張士德 1.①吉利②結束 2.①搶奪百姓土地,用來擴大(自己的)園林;②大肆揮霍設宴及娛樂;③讓歌女彈唱;④最終也不敢(對張明善)怎麽樣。
3.雙關;凍殺萬民都地妳。 40.蔡邕聽琴 1.①命名②屏風後③暗暗地④退⑤驚動的樣子⑥微笑的樣子 2.①等到(他)去時對方已喝得酒酣耳熱了;②蔡邕壹向為鄉裏人所推崇;③蔡邕壹壹把全部情況告訴對方;④這難道是殺心顯露在琴聲中嗎? 3.蔡邕精通音律,善於辨識琴聲。
41.蘇東坡北歸 1.①跟隨②拱手③寫 2.①在鄉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誰?③我聽說有人千方百計傷害妳;④我是老天爺保佑好人。 3.貶官到南方去的人幾個活著回來的。
42.鄭玄對應劭 1.①同“邀”②集合③爭著④依附 2.①於是請(鄭玄)登上大堂並上座;②不認為他是知識淵博的人;③都出於問題之外(意為知識淵博);④沒有人不感嘆佩服。 3.嘲笑應助連儒家的基本規矩都不懂。
。
4. 高中語文課外文言文怎麽提高,還有課外詩的賞析首先要對文言文或詩歌的背景有所了比如作者、寫作年代等,這些為詩歌整體的風格基調找到壹個依托.對於詩歌來說,首先是把整首詩歌分為起承轉合四個部分,對於每個部分要找到其中的關鍵詞和出彩的地方,而對詩歌的鑒賞中,特別要註意古典詩歌中景與情的融合,分析景要去分析情,分析情要展示為壹種景致.文言文的鑒賞首先要建立在讀懂、讀通、懂透的基礎上,所謂讀懂就是字句意思能夠明白,做到準確斷句,並聯系上下文找出晦澀的段落的意思,在高考中並不需要每壹句文言文都讀懂,不懂得壹定要看上下文;所謂讀通,就是要找出每壹個段之間的關系,壹般文言文段落關系和現代文的區別也不是很大,理清段落間的關系就掌握了大的方向;最後是讀透,讀透就是要考慮為什麽那段要說那些內容,這樣才能做好翻譯.記得采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