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形容美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美的詩句有哪些?

1、《長恨歌》唐代-白居易

天生麗質難自棄,壹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譯文:天生麗質、傾國傾城讓她很難埋沒世間,果然沒多久便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壹個妃嬪。她回眸壹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六宮妃嬪,壹個個都黯然失色。

2、《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唐代-李白

覽君荊山作,江鮑堪動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譯文:瀏覽妳在荊山的大作,堪與江淹鮑照的文筆媲美。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飾。

3、《李延年歌》兩漢-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壹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譯文: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壹眼,將士棄械,墻垣失守;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壹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縱然如此,也不能失去獲得佳人的好機會。美好姑娘世所難遇、不可再得!

4、《西施 / 詠苧蘿山》唐代-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譯文:西施是越國溪邊的壹個女子,出身自苧蘿山。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

5、《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唐代-韋莊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譯文: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長得很美,賣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

擴展資料:

詩文賞析

1、《長恨歌》

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當時詩人正在盩厔縣(今陜西周至)任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裏,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 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壹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借著歷史的壹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壹個回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回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復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2、 《李延年歌》

其壹,出語誇張,欲揚故抑。詩人將所詠美女贊為冠絕當代而獨此壹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壹眼城邦就會傾覆,再看她壹眼國家就會淪亡,“美女亡國”之說最早見於《詩經·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說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國,女子有才毀社稷,旨在諷刺周幽王寵幸貌美而好迸讒言的褒擬以至亡國之事。此後,“傾城”、“傾國”就成了絕色美女的代名詞。

在《李延年歌》裏,詩人極盡誇張之能事,危言聳聽,但絕不是以此來昭示君王,求鑒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傾城傾國的巨大魅力來極言佳人之美,達到引動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其二,情真意切,溢於詩間。《李延年歌》壹詩,除了 “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外,其表達的情感是十分真摯的。李延年歌詠的佳人是自己的胞妹。無論是出於對胞妹的深愛之情而望她有個輝煌的前途,還是出於利己之心而進獻胞妹,其詩中表現出的贊美都是熱切的。短短幾句的小詩,“傾城”、“傾國”的字眼二度出現,推薦美人的主旨非常鮮明。

先言有此絕美之人,再言美人的驚人魅力,然後向君王懇切呼告:您難道不知這具有傾城傾國之貌的佳人,壹旦錯過就再難得到了!拳拳之心意,殷切的情感,在壹詠三嘆之中掙到了充分的表達,產生了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撥動了漢武帝的心弦。

其三,以簡勝繁,以虛生實。中國畫以墨為顏色,色彩可謂少矣。但那單壹的墨色卻可在鑒賞者的腦海中幻化出繽紛的五彩。如同齊白石的畫,空白可謂多矣,但那空白處卻可使人想象出無限豐美的境界。

《李延年歌》只是詠嘆了佳人的無雙而不作具體描繪,這就勢必使佳人的形象成為神秘誘人的空白,從而激發起賞詩者對她的神往、想象和渴念之情。當時在漢武帝的腦海中壹定幻化出了世間最為美妙的女子形象。而後世的讀詩者,更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理想、歷史知識及其特有的心理素質,想象出各自心中的絕色佳人來。

在歌詠美女的中國古詩中,有不少細描實寫的佳句,像“手如柔荑,膚如凝脂”之類。同時也不乏以側描虛寫取勝的佳篇。如《詩經·周南·關雎》,對女子品貌的描寫只有壹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濃墨渲染的是男子對她的苦苦思戀、熱烈追求和結合後的歡樂喜悅,以此顯示出女子的美麗可愛。《李延年歌》顯然也是以這種以虛生實的藝術手法取勝的。

3、《詠苧蘿山》

帶領大家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遠古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是壹個春光明媚的艷陽天,越國大夫範蠡出訪民間,來到苧蘿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邊浣紗的西施。只見佳人顧盼生姿,超凡脫俗,天生麗質,嬌媚動人。兩人壹見鐘情,遂以壹縷浣紗,相訂白首之約。

不久,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領兵打進了越國。越軍被打敗,越王勾踐作了俘虜。範蠡作為人質,跟隨越王夫婦,到了吳國做奴隸。於是,他和西施的姻緣就被耽擱下來。三年以後,吳王夫差放回了勾踐夫婦和範蠡。勾踐回國,臥薪嘗膽,準備十年生聚,力圖報仇雪恥。

他采用範蠡所提出的美人計,準備用女色擊垮夫差。西施也被範蠡的愛國熱情感動了,挺身而出,勇赴吳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遂與範蠡,壹葉扁舟,隱遁於太湖煙波之中,不知所終,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