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幼兒古詩0~3歲免費10首

幼兒古詩0~3歲免費10首

#嬰幼兒# 導語古詩是很好的幼兒語言教學資源,有助於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學習古詩,壹方面可以鍛煉口齒清楚伶俐、吐音準確流暢,另壹方面能大量積累詞匯,能豐富自身的文學語言。下面是 分享的幼兒古詩0~3歲免費10首。歡迎閱讀參考!

1.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壹

 春曉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古詩簡介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壹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壹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譯/譯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來只聽到到處有鳥兒啼叫。

 想起昨夜裏風聲緊雨聲瀟瀟,花兒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註釋

 ⑴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⑵聞:聽見。啼鳥:鳥啼,鳥的啼叫聲。

 ⑶夜來: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2.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二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墻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註釋

 淩寒:冒著嚴寒。

 遙:遠遠地。知:知道。

 為(wèi):因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3.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三

 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註釋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壹作“長川”。

 川:河流,這裏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裏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壹作“半天”。

4.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四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壹層白霜。

 我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沈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註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裏,產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壹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壹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壹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壹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後,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之情。

 既然作者擡頭看到了明月,那麽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在室內隨便壹擡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壹件物什,至於具體是什麽,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幹》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註》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壹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紮,壹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擡頭。

5.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五

 所見

 袁枚〔清代〕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裏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註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蔭的樹。

 欲:想要。

 捕:捉。

 鳴:叫。

 立:站立。

6.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六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唐代〕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註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壹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壹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壹歲壹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壹次,枯萎壹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壹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後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7.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七

 詠雪

 清代鄭燮

 壹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 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譯文

 飄飛的雪花壹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 九十片。

 成千上萬數也數不清,飛入梅花叢中就消失不見。

 賞析

 詩的前兩句是虛寫,後兩句是實寫,虛實相映融鑄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結尾的第四句,卻以動靜相宜的深邃意境,壹下子將全詩從低谷推向奇峰。

 全詩幾乎都是用數字堆砌起來的,從壹至十至千至萬至無數,卻絲毫沒有累贅之嫌,讀之使人宛如置身於廣袤天地大雪紛飛之中,但見壹剪寒梅傲立雪中,鬥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這雪花和梅花中了。

8.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八

 江上漁者

 朝代:宋朝|作者: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古詩簡介

 《江上漁者》是宋代詩人範仲淹的壹首五言絕句。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註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翻譯/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裏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註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③愛:喜歡

 ④鱸魚:壹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妳。

 ⑥壹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壹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指壹會兒看得見,壹會兒看不見。

 ⑧風波:波浪。

9.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九

 詠柳

 賀知章〔唐代〕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嫩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的春風,它就像壹把神奇的剪刀。

 註釋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裏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裝飾,打扮。

 壹樹:滿樹。壹: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壹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壹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裏指像絲帶壹樣的柳條。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10.幼兒古詩0~3歲免費 篇十

 舟夜書所見

 朝代:清朝|作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壹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古詩簡介

 《舟夜書所見》是壹首五言絕句,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細致的觀察,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展示了壹幅美麗的河上夜景,抒發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興奮之情。

 翻譯/譯文

 漆黑之夜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孤獨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螢火蟲壹樣發出壹點微亮。

 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河面好象撤落無數的星星。

 註釋

 ①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②簇: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