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雁》有多個同名詩詞,以下是唐·韋應物的《聞雁》。
原文: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譯文:遙望故園遼闊,究竟在何處?歸思縷縷長達萬裏故懷尤甚啊!夜雨迷蒙的淮南秋夜,我聽到南歸雁鳴回歸故巢之聲。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聽到自遠而近的雁叫聲,有感而作。
此詩描寫了由遠飛的大雁引起遊子對故土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全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淒切古淡。
知識擴展:
雁是壹種候鳥,它們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遷徙到不同的地方。雁的體型比天鵝、大雁稍小,通常呈褐色或者灰色,頭部和頸部呈現出扁平的形狀。雁的羽毛長而富有光澤,聲音響亮動聽。
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它們每年都要進行長距離的飛行。在遷徙過程中,雁會借助氣流和風向,展翅高飛,滑翔在空中。這種遷徙習性使得雁能夠節省能量,適應環境變化。
雁在遷徙過程中有著嚴密的隊形。通常是由經驗豐富的老雁領隊,呈“人”字形或者“壹”字形向目的地飛行。這種隊形可以幫助雁在飛行中節省能量,減少空氣阻力。在飛行過程中,雁還會不斷發出叫聲,彼此之間用聲音進行交流和協調。
除了遷徙習性外,雁還有著非常強的社交能力。在繁殖季節,成對的雁會在湖泊、河流等水域附近築巢繁殖。它們用草和羽毛等材料搭建巢穴,巢穴的形狀和大小因個體而異。在繁殖季節裏,雄雁和雌雁會***同參與孵化、撫養幼雁。
作為水禽中的佼佼者,雁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可以吃掉水中的植物和昆蟲等食物,控制水中其他生物的數量。同時,雁也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雁被視為信使、愛情的象征之壹。在文學、藝術等領域,雁也常常被用作題材和素材。
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大和環境的變化,雁的數量逐漸減少。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物種,國際社會采取了壹系列措施來保護和恢復雁的棲息地和遷徙路線。同時,人們也應該從自身做起,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汙染,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