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文弱書生的詩句

關於文弱書生的詩句

1. 形容“文弱書生”的成語有哪些

1、八百孤寒bā bǎi gū hán

成語解釋: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許許多多貧寒的讀書人。

成語出處:清·黃景仁《兩當軒集·十四·歲暮懷人》:“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2、傲賢慢士ào xián màn shì

成語解釋: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幹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3、布衣韋帶bù yī wéi dài

成語解釋: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成語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例 句:相府開筵,常聚些布衣韋帶。(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4、白面書生bái miàn shū shēng

成語解釋: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

成語出處:《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例 句:雪兒呵,偏則把白面書生奚落。(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5、讀書種子dú shū zhǒng zǐ

成語解釋: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成語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種文種》:“山谷雲:‘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

描寫讀書人的成語有哪些?描寫讀書人的成語有哪些?

例 句: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明史·方孝孺傳》)

6、招賢納士zhāo xián nà shì

成語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成語出處:《戰國策·燕策壹》:“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例 句:這裏有個招賢納士好漢柴大官人。(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回)

7、書香門第shū xiāng mén dì

成語解釋:舊時指上輩有讀書人的家庭。

成語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四十回:“如今眼看著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

例 句:她每天壹想到自己出身於書香門第,哥哥是個舉人,卻落入賊人之手,已夠丟盡了祖宗的人。(姚雪垠《李自成》第壹卷第十七章)

8、碩學通儒shuò xué tōng rú

成語解釋:儒:指讀書人。學問淵博,通達事理的學者。

成語出處:《後漢書·杜林傳》:“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南史·顧越傳》:“弱冠遊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討論無倦。”

9、大璞不完tài bú bù wán

成語解釋: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誌向。

成語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10、尋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成語解釋: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成語出處:《三國誌·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註引《吳書》:“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例 句: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唐·李賀《南園》詩)

2. 描寫書生的詞語

文弱書生文弱:文雅而體弱。舉目文雅,身體柔弱的讀書人。

溫良儉讓溫:溫和;良:善良;儉:節制;讓:忍讓。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泛指態度謙恭,舉止文雅。

白面儒冠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白面儒生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白面書郎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白衣秀士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彬彬文質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彬彬有禮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濟濟彬彬濟濟:莊重恭敬;彬彬:溫文爾雅。儀態莊重,舉止文雅。

客客氣氣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禮度委蛇禮度:禮數;委蛇:莊重而從容自得的樣子。比喻彬彬有禮,不卑不亢。

文質彬彬文:文采;質:實質;彬彬:形容配合適當。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文質斌斌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同“文質彬彬”。

爾雅溫文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風度翩翩風度:風采氣度,指美好的舉止姿態;翩翩:文雅的樣子。舉止文雅優美。

豐度翩翩豐度:風采氣度。翩翩:灑脫的樣子。形容神態舉止文雅優美,超逸灑脫。同“風度翩翩”。

風流儒雅風流:有文采且不拘禮法;儒雅:學識深湛,氣度不凡。指人文雅灑脫,學識淵博。

鳳嘆虎視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高尚嫻雅文雅、優美的動作與才藝。

高談雅步高談:廣博無拘束的談論;雅步:文雅的舉止。無拘無束地談論,舉止文雅。

口吻生花比喻談吐文雅。

儒雅風流①文雅而飄逸。②指風雅淳正。

斯斯文文形容舉目文雅。

溫文爾雅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溫文儒雅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雍容大度文雅大方,有氣量,有風度。

雍容大雅指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閑雅”。

雍榮爾雅雍榮:態度大方,從容不迫;爾雅:文雅。形容態度從容,舉止文雅。

雍容華貴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雍榮華貴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雍榮閑雅雍榮:態度大方,從容不迫;閑雅:文雅。形容態度從容,舉止文雅。

雍容閑雅指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

坐鎮雅俗坐鎮:安坐而以德威服人;雅俗:文雅和粗俗。安坐而可以威服風雅之士或流俗之人。

3. 求描寫古代男子的句子江湖劍客,文弱書生,豪門公子希望各位能給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

壹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語話軒昂,吐千丈淩雲之誌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

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3,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壹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視而有情.那身穿水墨色衣、頭戴壹片氈巾的,生得風流韻致,自然是個才子。 4,用「美男子」來形容他壹點也不為過。

身高近七尺,偏瘦,穿著壹襲繡綠紋的紫長袍,外罩壹件亮綢面的乳白色對襟襖背子。袍腳上翻,塞進腰間的白玉腰帶中,腳上穿著白鹿皮靴,方便騎馬。

烏黑的頭發在頭頂梳著整齊的發髻,套在壹個精致的白玉發冠之中,從玉冠兩邊垂下淡綠色絲質冠帶,在下額系著壹個流花結。 他的皮膚很白,就像絕大部分的南宋文人壹樣;但因為皮膚白,俊美的五官看起來便份外鮮明,尤其是雙唇,幾乎像塗了胭脂般紅潤。

但他相貌雖然美,卻絲毫沒有女氣;尤其是那雙眼睛,看起來既聰明又驕傲。5,白衣黑發,衣和發都飄飄逸逸,不紮不束,微微飄拂,襯著懸在半空中的身影,直似神明降世。

他的肌膚上隱隱有光澤流動,眼睛裏閃動著壹千種琉璃的光芒。容貌如畫,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這種容貌,這種風儀,根本就已經超越了壹切人類的美麗。

他只是隨便穿件白色的袍子,覺得就算是天使,也絕對不會比他更美。這種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態,竟是已不能用言詞來形容。

可以嗎?前面頭發半遮著臉,但依然可以看到那黑的很純的眼眸,雪白的臉上泛著點點紅,還有那櫻桃紅的小嘴。精致的五官,相配得剛剛好,簡直是壹件完美得傑作。

如果不是聽到他的聲音,真的會誤認為他是個姑娘。他身穿白色長袍,與周圍衣衫襤褸的百姓形成對比。

動作:1。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2。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3。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4。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

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

英俊面如傅粉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檀奴或檀郎子都昳麗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貌似潘安面如冠玉,唇紅齒白面如傅粉,玉樹臨風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美姿顏衣冠楚楚,相貌堂堂面如傅粉,面如冠玉,唇紅齒白,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風流倜儻玉樹臨風1,叔夜之為人也,遙遙若高山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2,身軀凜凜,相貌堂堂。

壹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語話軒昂,吐千丈淩雲之誌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

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3,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壹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視而有情.那身穿水墨色衣、頭戴壹片氈巾的,生得風流韻致,自然是個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