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水的自然風景詩句(描寫水的風景詩句)

關於水的自然風景詩句(描寫水的風景詩句)

1.描寫水的風景詩句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等等。

2.描寫自然山水的美麗詩句

《野望》: 壹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陰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3.描寫山水風景美的詩句

1.雄雞壹聲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5.壹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6.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9.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1.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令》

1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

1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宋.陸遊《遊山西村》

15.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7.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4.描寫山水景色的詩句

描寫山水景色的詩句包括:

1、唐代李白《早發白帝城》

原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告別白雲之間的白帝城,千裏外的江陵壹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2、唐代王勃《山中》

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裏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譯文:

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鄉遠隔萬裏,令我時時思念。

何況秋風已經勁吹,山山飄零枯黃秋葉。

3、唐代王維《鹿柴》

原文: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4、盛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譯文: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裏風景,那就請再登上壹層高樓。

5、唐代王維《鳥鳴澗》

原文: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裏壹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搜狗百科-早發白帝城

搜狗百科-山中

搜狗百科-鹿柴

搜狗百科-登鸛雀樓

搜狗百科-鳥鳴澗

5.形容山水風景優美的詩句

天地山水

1.雄雞壹聲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5.壹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6.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9.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1.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令》

1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

1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宋.陸遊《遊山西村》

15.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7.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1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0.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1.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6.描寫山水景色的詩句

王維在隱居輞川時,曾創作了壹批精美的山水詩。

他自編為《輞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絕句各二十首,內容主要是描寫輞川別業附近的風景,抒發隱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寂靜的山澗裏,辛夷花自開自落,自生自滅,不假外物,不關世事,也無人知曉。

這是壹個遠離塵囂的世界,也是詩人王維主客觀契合壹體的獨特意境,簡直就是佛家空無寂滅觀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論家胡應麟說,此詩是“入禪”之作,“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詩藪》內編卷六)王維在這裏所創造的意境,生於象外,是壹種詩境與禪境的合壹體,它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能取得這種藝術成就,不能不說是得利於他對佛學的鉆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維被後人稱作“詩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親崔氏持戒安禪三十余年。王維和弟弟王縉“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葷血”(《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於31歲時,妻亡不再娶,孤居壹室,屏絕塵累,“迥無子孫”(《責躬薦弟表》)。他還撰有多篇有關佛教的詩文,對佛學有較高的造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維信仰的是禪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禪。南宗禪是佛教思想與中國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的那套隨緣任運的人生哲學,為中國士大夫知識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備的處世良方。

而南宗禪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國特色的詩歌創作有相通相似之處。宋代文論家嚴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滄浪詩話》)。

妙悟即是對禪的識見力,也可表現為對藝術的感受力。詩和禪都需要敏銳的內心體驗,都重啟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禪講“頓悟”,常使用形象的表達方式傳法,特別強調直覺、暗示、感應、聯想在體悟中的作用。王維參禪有得,自然對這種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體會。

他把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融匯到人生觀中,把宗教情感化為詩思,創造出壹種“空”、“寂”、“閑”的詩的意境。禪宗崇尚山林勝景的風格,也對王維自覺地親近山水,發掘山水的美學價值,具有引導和啟示作用。

王維在《竹裏館》壹詩中這樣描寫他的內心體驗: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裏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內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壹種寂靜的快樂。

物我合壹而物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這樣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裏寂靜無人,只聽見深林裏飄蕩著斷續的人聲,壹縷夕陽透射在密林深處的青苔上,是那樣的恍惚而淒清。

這正是王維所追求的那種遠離塵囂的空寂的境界,雖然孤獨,卻也蘊藉。 清代王漁洋說,王維的這類小詩“字字入禪”,“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蠶尾續文》)。

也就是說,王維的這類山水詩具有禪趣、禪悅、禪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傳達出了禪的意蘊。自然,也就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山水美景的獨特品味。

王維並不壹定只到渺無人跡的所在去尋求禪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熱鬧的農家生活: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新晴野望》壹場春雨,洗滌塵垢,景象壹新。農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遠景組成有層次的畫面,水色明亮,峰巒碧翠,光和色的對比十分和諧。表面上,我們看不出這首詩的禪意。

實際上,那場春雨多象是佛家凈瓶傾下的聖水,把萬物洗滌得明凈空靈。只不過萬物把禪境和詩境融會得太妙了,他並沒有讓禪理壓倒詩趣。

當然,我們關註的是那種對農家生活的贊美之意,欣賞的是山水美的靈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禪理。 王維是壹位詩歌、音樂、繪畫、書法兼長的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說:“味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維是唐代壹位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他用蕭疏清淡的水墨筆法作畫,創水墨山水,自成壹家,被後人稱作山水畫南宗的開山祖。

他的繪畫強調寫意,追求神似,表達主觀情致,故“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壹景”,“難可以形器求也。”(沈括《夢溪筆淡》引張彥遠語)所以,王維又被稱為中國文人寫意畫之祖。

繪畫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詩的情韻和意趣,即畫中有詩。用這種繪畫思想去凝視自然山水,發為詠嘆,造境入詩,必然詩中有畫的神韻。

王維在繪畫、音樂、書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藝術素養,使他在詩歌創作時,比壹般詩人更能精確地、細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響以及大自然的千變萬化,並將之訴諸筆端。也更會用辭設色,註意詩歌音調的和諧。

詩中有畫的意境,詩中有音樂的流暢,詩中有書法的變化。

7.20首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及詞

1、《黃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侖五色流,壹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裏,轉側屋閭無處求。 2、《浪淘沙》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3、《黃河二首》唐杜甫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願驅眾庶戴君王,混壹車書棄金玉。 4、《詠史詩·黃河》唐胡曾 博望沈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

沿流欲***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 5、《望嶽》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6、《泰山吟》南朝謝靈運 泰宗秀維嶽,崔崒刺雲天。

岞崿既崄巘,觸石輒遷綿。 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

石聞何噸藹,明堂秘靈篇。 7、《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8、《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早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0、《題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鬥拱瓊臺,聖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壹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鬥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11、《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 12、《使至塞上》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3、《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4、《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15、《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16、《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7、《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