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樹枝上。
帶著壹串花苞,
牽著萬裏陽光,
悠啊,悠——
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我想把腳丫
接在柳樹根上。
伸進濕軟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營養,
長啊,長——
長成壹座綠色的帳篷。
我想把眼睛
裝在風箏上。
看白雲多柔軟,
瞧太陽多明亮。
望啊,望——
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我自己
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的生輝,
變小花,開的漂亮。
成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願望。
我會飛啊,飛——
飛到遙遠的地方。
不過,飛向遙遠的地方,
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詩評:
《我想》詩中的最後壹節,從詩意上看,與第四節詩是緊密相關的。乍看起來,似乎有畫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壹下子拉到了現實,與前面的詩句有些不和諧,甚至格格不入。實際上,正是這句話,形象地表現了“我”是怎樣地沈迷在想象之中,以至於把想象當成了現實,壹想到要飛向遙遠的地方,自己是快樂了,爸爸媽媽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們商量商量。這更增加了詩的情趣。
“書頁在膝蓋上輕輕地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抹不掉的笑。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浪裏白條’。”
前壹句描寫了讀書的神態,孩子是坐在街頭讀書,書就放在膝蓋上,他(她)似乎很懂得愛護書,翻頁時動作是輕輕的。肯定是書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著。後壹句點明了他看的是《水滸傳》,但主要說他看書看得入迷了,只想著“黑旋風”水戰“浪裏白條”的事,對時間的悄然流逝壹點也沒有註意到。
《我想》,寫了壹個孩子壹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壹節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麽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麽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