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橋有關的詩句如下:
1、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2、時有官船橋畔過,白鷗飛去落前灘。
3、水漲魚天拍柳橋。
橋介紹如下:
橋,(拼音:qiáo),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橋”是形聲字,古字形從從木,喬聲。本義是橋梁。引申指器物上的橫梁。又引申為古代行山路時的壹種代步工具,後作“轎”。
中國四大名橋介紹如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潮州廣濟橋、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被稱為中國四大古橋。中國古今橋梁的科學技術,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橋梁建築的前列,許多橋梁樣式仍繼續對世界近代橋梁建築產生影響。同時,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寶,記載著許多珍貴的資料。
趙州橋介紹如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2.5公裏處,它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建於隋朝大業年間605-616年,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
趙州橋結構新奇,造型美觀,全長50.82米,寬9.6米,跨度為37.37米,是壹座由28道獨立拱券組成的單孔弧形大橋。在大橋洞頂左右兩邊拱肩裏,各砌有兩個圓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減少橋身重量,節省石料,這在建橋史上是個創舉。
橋面兩邊的欄板望柱,雕有各種精美圖案,刀法蒼勁,造型生動。在結構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給人壹種巨身輕靈、躍躍欲飛的動感。線條剛勁之中見柔和,隱重之中顯輕靈,雄偉之中含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