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評讀詩人余秀華詩歌《河床》

評讀詩人余秀華詩歌《河床》

《河床》

水就那麽落淺了,不在乎還有多少魚和落花

到河床露出來,秋天也就到了

昨天我就看見瘦骨嶙峋的奶奶,身上的皮

能拉很長

哦,她為我打開了壹扇門,把風景壹壹指給我

她的體內有沈睡的螺絲,斑駁的木船

行走路線是忘記了。她說打了壹個漩

還是在老地方

黃昏的時候,我喜歡壹個人去河床上

看風裏,壹壹龜裂的事物

或者,壹壹還原的事物

沒有水,就不必想象它的源頭,它開始時候的清,或濁

我喜歡把腳伸進那些裂縫,讓淤泥埋著

久久拔不出來

仿佛落地生根的樣子

賞析

余秀華的詩歌,總是帶著壹種愛的瑕疵,但是卻以無比真誠的語言,讓人感動,這首《河床》也不例外。

詩歌開頭,就以水的落淺表明河床的顯現。同時賦予河床壹種個體的生命,說它並不在乎有多少魚和落花。

其中魚是動態的、正在遊行的生物,落花則是壹種在盛放後衰竭的意象,兩者放在壹起,不僅暗示季節的推移,也是暗示下壹句詩中奶奶的瘦骨嶙峋,即衰老和生命的垂危。

而詩句的奶奶,在壹定程度上就是余秀華她自己,寓意著奶奶已經把她生命中的事物都交給了詩人自己,沈睡的螺絲、斑駁的木床、其中也含有衰老。

在詩中,沈睡的螺絲或許代表著詩人已經長眠的理想,對生活的倔強反抗後的無力,那斑駁的木床則是自己對平凡生活的順從。總而言之,這些意象都帶著壹種瑕疵,陳舊和衰頹。

同時,這些意象又區別於其他詩歌中的意象,用美國詩歌評論家芙麗倫的話來說,就是詩人獨特才華的投影,是詩人品性的外化物,具有壹種無與倫比的詩意。

因為衰老,所以詩人選擇在黃昏的時候去看河床,看著在河床中裸露的事物,詩人也就看見了自己。

詩人的下壹句,則是她的所見之物,比如龜裂的事物,那是河床,也可以是象征奶奶瘦骨嶙峋的脊背,然而這些龜裂之物,又得到了還原,這可以看出詩人的淡然,對殘酷生活的接受。

在此之後,詩歌似乎另外起了壹段,似乎有意產生出壹種整體感的隔絕,但是這恰恰是對詩歌的升華。讓詩歌脫離了意象的表層作用,變成對詩人內心的探索。

沒有水,就不必想象它源頭的清濁,這充滿著個體的生命感悟,而那些裂痕,就像是我們生命中必然存在的痕跡。

當詩人把腳放入淤泥時,這些裂痕,就把她過去的所有都交還給她,她也就實現了和過去的相遇。而在之前,她也已經繼承了未來的自己(奶奶)。所以她實現了自己的落葉歸根,那些衰老和頹廢,也讓詩人變成壹個更圓滿的人。

總的而言,這首《河床》和余秀華以往詩歌不同,沒有不完整的愛,沒有不美滿的生活,雖然依舊是詩人的向內創作,但是其哲理性和格局卻有了提升,同時也具有了常見意象的新鮮化和口語化的美,是很典型的余秀華詩歌。

不過缺陷也很明顯,沒有正統詩人眼中的大格局,詩歌的整體完成性偏弱。但是如詩人北島所言,好的詩歌,只要僅僅能帶來感動就行了。從這壹點上來說,《河床》已經做到了。

讀睡人 2019/11/18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