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對唐僧的評價

對唐僧的評價

壹、名利面前,舍生求法。唐僧根紅苗正,上頭“有人”,千經萬佛,無所不通。按常理這麽好的條件應該“往上爬”。可他為解百冤之結,消無妄之災,毅然拋棄安逸和名利,選擇了艱辛、磨難的取經事業。他這種舍己為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舉正是我們各級領導幹部學習的榜樣。

二、艱險面前,知難而進。西天取經路上不僅山高水險,更有魑魅魍魎,藤精樹怪,步步有難,處處有險,唐僧曾多次被妖魔掠去要蒸煮分食。盡管如此,他對取經事業仍失誌不移,九死不悔,直至取回真經。

壹個在高人(觀音)指點下,在幾個有特意功能的轉基因動物的配合下,達到人生事業巔峰的禿驢!~

很強的領導藝術,對下屬善於平衡關系,取得上級的絕對信任和擁護。偉大的權術家和哈巴狗,尤其出色的是偽裝的別人看不出來。

(這樣可以嗎?)

三、誘惑面前,意誌堅定。取經途中,唐僧頂住了陣陣“肉彈”的襲擊。琵琶洞裏的女妖,女兒國的君王,為引誘唐僧就範,個個施出千般媚態,萬中風情。唐僧牢記佛規,始終衣帶不解,身未粘床,鐵打的心腸朝佛去。其坐懷不亂的高尚的品行,贏得了上級領導(佛祖、菩薩)的稱道,廣大群眾(悟空、悟凈、八戒)的好評。

四、職位面前,居高不傲。唐僧做為唐王的禦弟和佛祖的二徒弟,其地位不可謂不高,來頭不可謂不大。但他卻居高不傲,平易近人,沒有壹點高高在上的“官架子”。取經路上,他不但與徒弟同甘***苦,而且處處吃苦在前。比如:他叫徒弟休息,自己前去借宿;掃塔之類的臟苦累活,從不讓徒弟代勞等等。這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行乃是當今“公仆”們學習的楷模。

五、失誤面前,知錯即改。取經路上,唐僧的確多次對孫悟空念動咒語,放跑了妖怪。但明人壹看便知,那都是妖怪施計利用了唐僧過於仁慈、善良的弱點,屬於好人做了錯事之列。細讀《西遊記》可以發現,唐僧知錯後從不強詞奪理,文過飾非,而是幡然醒悟,追悔莫及。為表示對悟空錯怪的歉意,他多次拉住悟空的手說:“虧了妳也!徑回東土,奏唐王,妳的功勞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