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汨羅江
流淌著的不是水——
是淚
是千古悠悠中華魂
煙雨江南,又是壹年粽子香
後人懷念的不單是美食——
更是屈原那閃光的名字
與那段沖洗不淡的歷史
聽吧,端午節的鼓聲
稠密響亮
看吧,賽龍舟的漢子
吶喊向前
用這千年不變的方式
去告慰壹個帶劍長吟的忠魂
從那濕轆轆的故事裏
打撈出民族不朽的精神
贊美端午節的現代詩歌篇二:端午節遐思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誰清誰濁
只放壹個個清脆的粽子
看能否與世沈浮
汨羅江畔 長影枯槁
早在文字裏凝固
女人與水都在沸騰 壹唱三嘆
而妳 漁夫敲碎過的靈魂
濕漉漉 曝曬在江邊
擱置千年
惟有石頭 妳懷中唯壹的厚重
以最頑劣的姿勢
日夜守望 在秭歸的夢裏
聽江風號叫 千帆競爭
只等壹張熾熱的網
打撈 在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這日夜奔騰的江面
為語言作壹次清洗
為目光作壹次長久的鋪墊
贊美端午節的現代詩歌篇三:端午節隨感是誰
把兒時的端午提起
讓我在他鄉念叨粽子的味道
雄黃酒在飄香
讓我思鄉的情緒
從眼底延伸到遙望
是誰
把歲月吹老
讓我把兒時的舊照珍藏
龍舟上掛著的香囊
讓我思念的情結
從心底蔓延到臉膛
是誰
把琴弦彈唱
讓我在他鄉把她念想
艾草發著磬香
如煙的往事
讓我從心底泛起到四處張望
是誰
把白酒醞釀
讓我獨自對月暢想
那壹縷縷的蘭香
從古時就與屈翁隔河相望
多想
把自己扔在五月的渡口上
依著江南的煙雨
把那小橋流水的記憶再次來永藏
讓我的呢喃編成連綿不絕的水雲煙
讓粽子的香味在這五月天飄香永遠
贊美端午節的現代詩歌篇四:端午節有感泊羅江龍舟齊舞,
洛陽城粽子飄香。
屈原魂千秋恒世,
愛國情萬古長存。
人雖死何圖功名,
只願誌世間傳襲。
求人間了我心聲,
報祖國死視螻蟻。
求求求,
此乃錯上錯。
莫莫莫,
此乃悲上悲。
贊美端午節的現代詩歌篇五:追述端午節無非是多了壹天假日
在西北偏僻的小鎮,叫端午
無非是多了市場的叫賣
在舉國傳統文化的大餐,叫米糕
我們對節日的意義知之甚少,二千七百年歷史結晶的海鹽
我們對夫子的理解微乎其微,嗚呼的哀嘆演繹成通俗白話
無非是泛泛的臧否時事,街頭巷尾,飯後茶余
俗子揮舞的緊箍咒不念美猴王,念取經的和尚
無非是卸妝後素顏朝天,才能坦然面對交錯的航線
無非是紅歌嘹亮的海泱泱,淹沒事無巨細所謂的規則
夫子,妳自汨羅而來,春秋戰國的陰謀如何更叠演變
香草深處,濁的還是被清的看見,顯露與生俱來的'原型……
想象,無非是水鄉龍舟此起彼伏的號子呼號正氣長存
無非是父老鄉親揉壹把艾草,包壹口肉粽,沈降而下
江南煙雨蒙蒙,五更不歇,緬懷魚蝦追隨的瘦削堅骨……
原諒吧,夫子,鈣質的吸收依賴充足的陽光和維生素AD
傳承《離騷》豪邁的歌者,有誰勇於承擔先祖些微哀痛?
無非像葦草營營茍茍隨風搖曳,站在河灘,岸上,傍水而生
冥冥標記自己的海拔和坐標。老來眼前的事比壹生的事都重要!
贊美端午節的現代詩歌篇六:今年的端午節明天就是了端午節了
今天就嚼壹只粽子
電視裏正討論著
塑化劑的風暴
而嶽陽樓仍在
洞庭湖卻已口舌生煙
今年的端午節
就這樣到來
在我口袋開始幹涸的時候
在樓價無論怎樣調整還如不倒翁的時候
來了,艷陽高照
來了,夢如火燒
來了,端午節的綠
在硫酸銅的顏色裏
淡淡的苦澀
在蒸煮翠綠的粽子之後
翻江倒海,胃腸貼地
在看到那翠綠是硫酸銅的渲染之後
而大地張著幹渴的大口
沒有了淋漓的風貌
天空擰著枯竭的奶罩
無力償還大地的淚泡
後來,夢的汛期就決堤了
電視新聞說:南方旱區大部降雨
張了幾個月的大口彌合了
過於狂喜就咬斷了好幾處路橋
洞庭湖又開始蕩漾
嶽陽樓又開始笙響
我嚼著那只翠綠的粽子
對端午對明天又有了渺想
想那蠟的味道
想假我如蠟,內心的溫熱應該可以煨幹幾個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