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關於詞牌的由來,有下面三種情況: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於民間,有的來自於宮廷或官方。
2、摘取壹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早壹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為白居易的壹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壹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又叫《憶江南》。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詠拋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壹般在詞牌下面或後面註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系。壹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壹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二、經典詞牌名的由來有:
1、青玉案:
取自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釋義:美人送給我錦繡段。(我)以什麽來報答呢?(我有)青玉制就的幾案。)” 。
2、蔔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蔔算子” 。北宋時盛行此曲。
4、長相思:?
本為樂府名篇, 後來才成為唐教坊曲, 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釋義:信中先說他常常想念著我,後面又說已經分離很久了)”壹句,故名。
5、浪淘沙:
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唐代教坊名曲。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五十四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淒壯之音。
6、破陣子:
原是唐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壹曲,後改用為詞牌。
7、念奴嬌:
調名取自唐玄宗天寶年間著名歌伎念奴。念奴是在宋代被大量寫入詩人的作品中,《全宋詞》中最早用《念奴嬌》作為調名的是沈唐。
8、漁歌子:
又名《漁父》,唐教坊曲名,詞調由張誌和創制。此曲起源於民間的漁歌。漁歌也是民歌的壹種, 是沿海、沿江地區和湖泊港灣周圍的漁民在打漁時借以消遣的曲調。這些漁歌類似現在沿海地區的鹹水歌,歌詞壹般是齊言體。
百度百科——詞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