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
趙岐註:“有仁認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註:“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為忠.——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
交不忠兮怨長.——《楚辭·九歌·湘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香囊記·慶壽》:“壹生未悟誠明了,百行須知孝悌先.”
明 陳子龍 《送默公師應試燕都》詩:“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誠愫.”
2.關於仁義的詩句有哪些仁義為名,禮樂為榮.——《秋胡行》其二 作者: 曹操 仁信及魚豚.——《贖雞》 白居易 仁風扇道路,陰雨膏閭閻.——《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韻》 作者:白居易
i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趙岐註:“有仁認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有不利之患矣。”朱熹集註:“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子以為忠。——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交不忠兮怨長。——《楚辭·九歌·湘君》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香囊記·慶壽》:“壹生未悟誠明了,百行須知孝悌先。”明 陳子龍 《送默公師應試燕都》詩:“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誠愫。”
3.關於仁字的古詩馬戴
道在猜讒息,仁深疾苦除。 新春聞赦(龍陽作)
潘孟陽
真須盡興飲,仁裏願同來。 春日雪以回文絕句呈張薦權德輿
文同
二見因妄生,仁智何常用。 守居園池雜題 二樂榭
王十朋
仁者果何似,宜於射也觀。 州宅雜詠 穿楊亭
楊萬裏
仁智若為談,指似秋山水。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詠 其二 仁智堂
汪應辰
仁心均動植,風化正邦家。 太上皇後合端午帖子詞 其二
蘇轍
動靜惟所遇,仁智亦偶然。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其壹十壹 二樂榭
邵雍
勇須仁以濟,仁必勇為資。 好勇吟
陳淳
仁人之安宅,在心本全德。 閑居雜詠三十二首 其壹 仁
林同
仁矣文皇詔,悲哉少女書。 婦女之孝二十首 其八 緹縈
仁之於父子,父子亦相親。 禽獸昆蟲之孝十首 其四 虎狼
趙戣
罪己桑林六,仁心祝網三。 詠史二十二首 其四
郭印
結茅覆短椽,仁風追太古。 追古亭
裘萬頃
謂朋黨者誰,仁人姑聽教。 餞吳長文司理用脩持賢業教無欠為韻 其五
4.小學論語中關於仁的詩句論語中寫仁的句子
1、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7、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8、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
9、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10、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12、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3、巧言令色,鮮矣仁!
14、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15、茍誌於仁矣,無惡也。
16、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9、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1、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22、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3、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4、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仁義之路)也?
25、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8、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9、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30、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1、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32、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5.關於仁愛的詩句1、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出自: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釋義: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2、詩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上》
釋義:古代的人,得誌時,施給人民恩澤;不得誌時,修養品德立身在世。窮困時,獨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誌時還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3、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出自: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釋義: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
4、詩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出自: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釋義: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5、詩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
6.關於仁義的詩句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 趙岐註:“有仁認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註:“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子以為忠.——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 交不忠兮怨長.——《楚辭·九歌·湘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香囊記·慶壽》:“壹生未悟誠明了,百行須知孝悌先.” 明 陳子龍 《送默公師應試燕都》詩:“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誠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