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簡介及詩詞
1 下壹篇文章
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隋末遷居中亞的碎葉城。李白壹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玄宗統治的盛唐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的。在李白流傳下來的九百多篇詩中,大部分鮮明的表現了他對封建貴權的輕蔑,對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贊美。同時也由於封建統治思想的嚴重影響,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夢、及時行樂和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李白是我國唐代與杜甫並稱的偉大詩人,他的詩歌各體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與七言絕句最為擅長。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古風(其壹)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
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
聖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
群才屬休明,乘運***躍鱗。
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
我誌在刪述,垂輝映千春。
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古風(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
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鵠舉,千裏獨徘徊。
子夜四時歌:秋歌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四時歌:冬歌
明朝驛使發,壹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長幹行
妾發初復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壹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壹壹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旁,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障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2. 李白簡介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壹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
他經歷坎坷,思想復雜,既是壹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壹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留給後世人九百多首詩篇。
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壹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壹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向往。
《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書情贈蔡舍人雄》等詩篇中,對此都有繪聲繪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任俠,寫下了不少遊俠的詩,《俠客行》是此類詩的代表作。
在長安3年經歷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發生了尖銳的矛盾,胸中淤積了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
憤怒出好詩,於是,便寫下了《行路難》、《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壹系列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的著名詩篇。李白大半生過著流浪生活,遊歷了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美詩篇,借以表達出他那種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
在這壹類詩作中,奇險的山川與他那叛逆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這種詩在李白的詩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數量,被世世代代所傳誦,其中《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最傑出的代表作。
詩人以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盡情地無拘無束地舒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了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讓苦悶、郁悒的心靈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更把詩人的壹身傲骨展露無遺,成為後人考察李白偉大人格的重要依據。
李白作為壹個熱愛祖國、關懷人民、不忘現實的偉大詩人,也十分關心戰爭這壹重要問題。對保衛邊疆的將士予以熱情的歌頌(如《塞下曲》),對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則給予無情的鞭撻(如《戰城南》、《丁都護歌》等)。
李白還寫了不少樂府詩,描寫勞動者的艱辛生活,表達對他們的關心與同情(如《長幹行》、《子夜吳歌》等)。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作為壹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了壹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壹。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壹種排山倒海、壹瀉千裏的氣勢。
比如,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這樣壹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
極度的誇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的真實。在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些詩句時,讀者不能不被詩人綿長的憂思和不絕的愁緒所感染。
李白的這壹藝術表現手法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詩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李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采、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的原因所在。
他的語言正如他的兩句詩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明朗、活潑、雋永。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遊、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
3. 李白的詩詞及簡介夜下征虜亭
船下廣陵去。
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
江火似流螢。
七絕·客中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送韓侍禦之廣德
昔日繡衣何足榮。
今宵貰酒與君傾。
暫就東山賒月色。
酣歌壹夜送泉明。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白鷺拳壹足。
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
直向使君灘。
4. 描寫李白的古詩詞杜甫:《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壹樽酒,重與細論文。
《飲中八仙歌》李白壹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年有狂客,號稱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壹朝伸;文采承殊渥,流轉必絕倫。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未負幽棲誌,兼全寵辱身。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稻梁求未足,薏苡謗何頻?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幾年遭鵬鳥,獨泣向麒麟;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楚筵辭醩日,梁獄上書辰,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贈李白》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腥膻,蔬食常不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
《贈李白》(不是打錯了啊,跟上面那個都叫贈李白,看樣是贈了好幾次了)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5. 李白的資料及詩歌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其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大李杜”,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壹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
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
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幹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壹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壹事無成。
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
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
此後,他在江、淮壹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壹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姆吟留別》。
6. 關於李白的詩與簡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又因喜愛喝酒,別人稱他為“酒仙”。
他也曾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後期又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有所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為人樂於交友,酷愛喝酒,作詩為人豪爽,樂觀,豁達。
他的作品有:《李太白集》傳世,而他的詩作中多以喝醉時寫的,代表作有《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造詣極高。而且他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大多都能作用簡潔明快的語言為讀者奉獻出極美的詩句。
7. 求李白的著名詩句及生平簡介李白名句: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 餞別校書叔雲》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壹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臺》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 13、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14、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 《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19、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2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中覽古》 2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油天姥吟留別》李白生平和詩歌藝術特色:李白生平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壹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遊。
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遊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壹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
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作趨於成熟。
此後11年內,繼續在黃河、長江的中下遊地區漫遊,“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
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成好友,次年分手後未再會面。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壹帶隱居。
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壹的誌願應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後,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壹帶)。
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壹帶。
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采。李白壹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不滿黑暗現實。
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後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
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為國效勞,但他並不艷羨榮華富貴,而是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將進酒》)。
在建樹功業以後,他要以戰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影響。
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了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這種內容常常結合著對統治者的批判。
他的壹部分樂府詩,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著重寫思婦憶念征人,還寫了商婦、棄婦和宮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爐火照天地”,分別描繪了農民、船夫、礦工的生活,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關懷。
李白壹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這類詩篇,正象他若幹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了他的豪情壯誌和開闊胸襟,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壹些詩篇,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行》,則善於刻畫幽靜的景色,清新雋永,風格接近王維、孟浩然壹派。
李白還有不少歌唱愛情和友誼的詩篇。其樂府詩篇,常常從女子懷人的角度來表達委婉深摯的愛情。
還有若幹寄贈、懷念妻室的詩,感情也頗為深摯。李白投贈友人的作品數量很多,佳篇不少。
其中有的詩表現了鮮明的政治態度,更多的是表現日常送別、相思之感,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
8. 李白的資料及詩歌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大李杜”,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壹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幹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壹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壹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壹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壹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姆吟留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