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山重疊的古詩句

關於山重疊的古詩句

1.描寫山連山,山與山重疊的宋詞

大有 九日 潘希白 戲馬臺前,采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

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

壹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紅萸佩、空對酒。

砧桿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

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蒓鱸,霜前雁後。

潘希白,字懷古,號漁莊,永嘉人。理宗寶佑中進士。

幹辦臨安府節制司公事。恭宗德佑中,起史館檢校,不赴。

周密《絕妙好詞》,收有此詞。 上片,首句“戲馬臺”,有三處:壹,在河南臨漳縣西,又稱閱馬臺。

後趙石虎所築。石虎於臺上放鳴鏑,為軍騎出入之節;二,在江蘇銅山縣南,晉義熙中,劉裕大會賓僚,賦詩於此。

三,揚州亦有戲馬臺。從詞的內容看,應指賦詩所在銅山戲馬臺。

開頭四句是說,在戲馬臺前賦詩,東籬采菊,問起時間,又是九月九日重陽節了。這四句點明了“九日”題意。

“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潘希白,永嘉人。

這兩句是說,正巧這時我回到永嘉,江山依舊,而人的感情已大不壹樣了,引起了下面四句的深沈的感慨。窗外昨夜的風雨,已不像是登高的時候了。

潘希白處在南宋滅亡的前夕,國勢岌岌可危,哪裏有心情去登高遊覽。“壹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

宋玉,屈原的學生,曾入仕楚頃襄王。他期望對國家有所作為,受到黑暗勢力的排擠而失職窮困,在他的作品《九辯》中,表示嘆老嗟卑的傷感與哀愁。

“衛郎”,古有衛玠、衛協、衛恒諸人,協與恒為書法家,且年老,不合“衛郎”身份。衛玠似頗合詞意。

玠衛恒之子,風神秀異,官太子洗馬,後移家建業,觀者如堵,終身無喜慍之色,年二十七而卒。這兩句是說,他內心裏充滿了宋玉般傷時感事的情懷和衛玠般的愁瘦。

這兩句反映了宋代末世知識分子的苦惱情緒。 下片,主要抒發詞人在重陽這壹天內心的痛苦。

“紅萸佩、空對酒。”重九是插茱萸、飲酒賦詩的時節。

“空對酒”用壹個“空”字,表現了他深沈的痛苦,意思是說,在這個國家遭到異族的侵略,瀕於滅亡的前夕,我還有什麽話可說呢?德佑中(1275至1276),起用他任史館檢校,他不肯赴任,三年後,宋朝滅亡。這個“空”是包括了他無限的憂愁與苦悶。

“砧桿動微寒,暗欺羅袖”,這是寫秋景,說秋風已吹入了他襟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

這個“秋”不是單純地指秋天,也暗寓了趙宋王朝滅亡在即的意思。“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

勉強整頓了壹下歪斜了的帽子,因為我曾經搔首問天。“天涯搔首”在無言中又吐露了他無窮的苦恨。

“幾回憶、故國蒓鱸,霜前雁後。”江南秋天的鱸魚是很美的,這些也只成為對往事的回憶了。

在淳佑年間(1241—1252),京城臨安附近,經濟徹底崩潰,物價猛漲,“殍饉相望,中外凜凜”高斯得作詩說:“人生衣食為大命,今已剿絕無余遺”。老百姓連飯都沒有吃,“蒓鱸”美味,自然只是回憶中的事了。

詞的末尾,是這個時代背景的寫照。(何林天) 沁園春 丁酉歲感事 陳人傑 誰使神州,百年陸沈,青氈未還。

悵晨星殘月,北州豪傑;西風斜日,東帝江山。劉表坐談,深源輕進,機會失之彈指間。

傷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風寒。說和說戰都難。

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嘆封侯心在,鳣鯨失水;平戎策就,虎豹當關。

渠自無謀,事猶可做,更剔殘燈抽劍看。麒麟閣,豈中興人物,不畫儒冠。

這是壹首抒寫愛國情懷的愛國詞章。 1234年,蒙古與宋聯合滅金。

開始,蒙古先約宋攻金,金亡後,蒙古卻趁宋收復西京洛陽時,進行襲擊,宋軍敗還,自此揭開了蒙古軍侵宋的戰幕。兩淮、荊襄壹帶,經常受到蒙古軍的侵襲。

丁酉歲,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蒙古兵自光州、信陽進至合肥。戰爭使人民流離失所,朝廷驚惶失措。

面對這壹危急形勢,作者不禁感慨萬端,寫下了這首激奮人心的詞篇。 詞上片,寫局勢的危急。

起首三句,說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中原故土始終沒有收復。“百年陸沈”,借用西晉王衍等人,清談誤國,使中原淪亡的事。

《晉書·桓溫傳》:“溫自江陵北伐……與諸寮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青氈未還,典出《晉書·王獻之傳》:“夜臥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盜物都盡。

獻之徐曰:‘偷兒,青氈吾家舊物,可特置之。’”這裏用以比喻中原故土。

於是,作者發出了感嘆:“悵星辰殘月,北州豪傑;西風斜日,東帝江山。”東帝,在楚地,《楚辭·九歌·東皇太壹》註:“太壹,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雲東皇。”

這裏指南宋王朝。在這裏,作者感嘆中原豪傑寥若晨星,南宋江山岌岌可危!“劉表坐談,深源輕進,機會失之彈指間。”

劉表,漢獻帝時的荊州刺史。《三國誌·魏書》載王粲對劉表的評價:“劉表雍容荊楚,坐觀時變,自以為西北可規。

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深源,東晉穆帝時的中軍將軍、揚州刺史,連年北伐,後因先鋒姚襄叛變而喪失敗績,因此被廢為庶人。

作者用這兩個歷史人物的經歷,告訴人們,空談坐觀時變或輕易出師北伐,都會使中原恢復的機會,失之於彈。

2.那首詩帶有重重疊疊山的詩句

九溪十八澗,

山中最勝處。

昔久聞其名,

今始窮其趣。

重重疊疊山,

曲曲環環路。

丁丁東東泉,

高高下下樹。

這首詩是清末學者俞樾所描繪的這壹景致,是距杭州西湖僅十裏之遙的“九溪十八澗”景區。他對白居易贊冷泉“最余杭而甲靈隱”不以為然,他說,“九溪十八澗乃西湖最勝處,尤在冷泉之上。”並且別出心裁,於是作疊字詩贊九溪.

九溪十八澗中 最勝處是“山 路 泉 樹 ”,聞其名 就是美名遠楊,窮其趣的意思就是其趣無比,各有情趣,別有情趣!

過龍井山再走幾裏路,壹股清涼澄澈的溪流映入眼簾,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發源於楊梅塢。我沿這條溪流上行,是從龍井開始的。

過龍井山數裏,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發源於楊梅塢,余之溯溪,則自龍井始。

溪流是流經萬山叢中而來的。這些山並不陡峭卻很多溝壑,山腳相互交叉,樹木叢生,茂盛蒼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徑。沿著溪流找山路,看見東邊又看不見西邊;前面象是路阻斷了,走上去卻發現有路。凡是水沒有流進溪的都叫做澗,壹***有十八條澗,正好是九條溪的壹倍。

溪流道萬山中,山不峭而塹,踵趾錯互,蒼碧莫辨途徑。沿溪取道,東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號皆曰澗,澗以十八,數倍於九也。

我往上走,遇到澗就停下細看。流過山澗的溪水,壹定有大石塊橫阻在中間。流水和石塊撞激,使水面的水草來往舞動。溪流寬有四五尺,水淺的地方是淺灘,水從草叢中流過去;稍深壹點的地方,雖然水積得深,但還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

余遇澗即止。過澗之水,必有大石亙其流,水石沖激,蒲藻交舞。溪身廣四五尺,淺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雖淬蓄猶見沙石。

山上茶樹多,楓樹多,松樹多。走過了小石橋,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巖石更加怪異。春筍開始脫殼,在巖頂上隨風擺動,象是老人稀稀的頭發。怪石重重疊疊,在山腰隱現,有的象櫥,有的象桌子,有的象壹函書的形狀。,向樹林預上望去,淡淡地罩著雲氣。杜鵑花正盛開,點綴著山路。太陽壹時被巖石遮住壹時又露面。我們走出山坳,已經是中午了。

其山多茶樹,多楓葉,多松。過小石橋,向安理寺路,石猶詭異。春籜始解,攢動巖頂,如老人晞發。怪石折疊,隱起山腹,若櫥,若幾,若函書狀。即林表望之,滃然帶雲氣。杜鵑作花,點綴山路。巖日翳吐,出山巳亭午矣。

這次遊覽是在光緒二十五年三月初六。和我同遊的,是達縣人吳小村,長樂人高鳳岐、錢塘人邵伯絅。

時光緒己亥三月六日,同遊者達縣吳小村、長樂高鳳岐、錢塘邵伯絅。

3.有關重疊的詩詞

九溪十八澗,山中最勝處。

昔久聞其名,今始窮其趣。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這首詩是清末學者俞樾所描繪的這壹景致,是距杭州西湖僅十裏之遙的“九溪十八澗”景區。

他對白居易贊冷泉“最余杭而甲靈隱”不以為然,他說,“九溪十八澗乃西湖最勝處,尤在冷泉之上。”並且別出心裁,於是作疊字詩贊九溪.九溪十八澗中 最勝處是“山 路 泉 樹 ”,聞其名 就是美名遠楊,窮其趣的意思就是其趣無比,各有情趣,別有情趣!過龍井山再走幾裏路,壹股清涼澄澈的溪流映入眼簾,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發源於楊梅塢。

我沿這條溪流上行,是從龍井開始的。過龍井山數裏,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發源於楊梅塢,余之溯溪,則自龍井始。

溪流是流經萬山叢中而來的。這些山並不陡峭卻很多溝壑,山腳相互交叉,樹木叢生,茂盛蒼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徑。

沿著溪流找山路,看見東邊又看不見西邊;前面象是路阻斷了,走上去卻發現有路。凡是水沒有流進溪的都叫做澗,壹***有十八條澗,正好是九條溪的壹倍。

溪流道萬山中,山不峭而塹,踵趾錯互,蒼碧莫辨途徑。沿溪取道,東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水之未入溪號皆曰澗,澗以十八,數倍於九也。我往上走,遇到澗就停下細看。

流過山澗的溪水,壹定有大石塊橫阻在中間。流水和石塊撞激,使水面的水草來往舞動。

溪流寬有四五尺,水淺的地方是淺灘,水從草叢中流過去;稍深壹點的地方,雖然水積得深,但還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余遇澗即止。

過澗之水,必有大石亙其流,水石沖激,蒲藻交舞。溪身廣四五尺,淺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雖淬蓄猶見沙石。

山上茶樹多,楓樹多,松樹多。走過了小石橋,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巖石更加怪異。

春筍開始脫殼,在巖頂上隨風擺動,象是老人稀稀的頭發。怪石重重疊疊,在山腰隱現,有的象櫥,有的象桌子,有的象壹函書的形狀。

向樹林預上望去,淡淡地罩著雲氣。杜鵑花正盛開,點綴著山路。

太陽壹時被巖石遮住壹時又露面。我們走出山坳,已經是中午了。

其山多茶樹,多楓葉,多松。過小石橋,向安理寺路,石猶詭異。

春籜始解,攢動巖頂,如老人晞發。怪石折疊,隱起山腹,若櫥,若幾,若函書狀。

即林表望之,滃然帶雲氣。杜鵑作花,點綴山路。

巖日翳吐,出山巳亭午矣。這次遊覽是在光緒二十五年三月初六。

和我同遊的,是達縣人吳小村,長樂人高鳳岐、錢塘人邵伯絅。時光緒己亥三月六日,同遊者達縣吳小村、長樂高鳳岐、錢塘邵伯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