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有關問題,學霸速速戳進。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有關問題,學霸速速戳進。

高中語文古詩詞的題型大致如下:(樓主上高三時會有語文總復習,復習資料上會給妳總結出來答題技巧),樓主可以平時就古詩詞方面做做題,找找感覺。

第壹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壹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壹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壹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壹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壹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壹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註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麽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麽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麽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壹)。天未放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壹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壹),“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壹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麽字?為什麽?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妳認為它好在哪裏?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

壹看腸壹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妳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麽?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壹)。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壹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壹“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壹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麽?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壹個字或壹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麽?妳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麽?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壹)。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麽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壹句某壹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麽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麽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壹犁水足望年豐。

〔註〕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壹)(因為沒有什麽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再如: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5年全國卷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註]冬至:二十四節氣之壹,唐朝時是壹個重要節日。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壹)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壹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壹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妳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註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壹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妳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壹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壹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壹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壹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壹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壹粒沙裏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