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評述西方三次女權主義浪潮

評述西方三次女權主義浪潮

西方女權主義分三個階段:1。第壹代女權主義 (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 2。 現代女權主義( 20世紀初至60年代) 3。後現代女權主義 ( 20世紀60年代至今)

1、第壹代西方女權主義:西方女權主義起源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後,19世紀下半葉出現第壹代,和歐洲工業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國的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訴求是婦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應當平等,在經濟上與男性平等。她們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訴求婦女的解放,對以後的女權主義運動,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女權運動有很大影響,這壹代有影響的文學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中國20-40年代的壹些社會主義者受到的女權主義影響,恐怕主要是屬於這壹代的。這壹時期,女權主義還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主要是壹些實踐活動,象克拉拉。蔡特金領導的婦女同工同酬的運動,和"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

2、第二代西方女權主義:

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殖民制度瓦解,各種矛盾從新排隊,女權主義在這個大動蕩的時期也各樹大旗,風起雲湧。這個時期的女權主義分道揚鑣成為以 KATE MILLET, CATHARINE MACKINNON 等人為代表的"激進主義女權主義",以 JULIET MITCHELL 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 /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和以貝蒂·佛裏丹等人為代表的" 自由主義女權主義"。馬克思主義/ 社會主義女權主義主要是從經濟和階級鬥爭方面要求婦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婦女的在物質上的地位。而"激進女權主義"和"自由女權主義"卻是在"性"方面訴求女性的"解放"。她們挑戰的是整個男性社會,挑戰"性階級"體制。美國的凱特。米麗特在她的"性政治學"( 1970年)壹書中第壹次引入"父權制"( PATRIARCHY)的概念,她認為婦女受壓迫的根源是"父權制"。她們將女性和男性完全對立起來:男人是敵人,女人是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溫柔;男人是迫害者,女人是被迫害者;男人是壓迫者,女人是被壓迫者;男人是戰爭販子,女人是和平主義者;男人是勝利者,女人是失敗者;男人是個人中心主義者,女人是關系取向者;男人的快感只局限在生殖器上,女人的快感則體現在全身各方面;男人只註重結果,女人則註重過程……等等等等。這種簡單的二分法,受到以後的後現代女權主義的批判,這壹點很重要,也是後話。不過,這壹時期的女權主義,尤其是激進和自由女權主義對"性解放"的訴求,對壹批女權主義作家產生很大影響。弗吉利亞。伍爾芙和萊莘等人的作品雖然有後現代的痕跡,可是基本上是這壹時期女權主義在文學上的代表。我想,國內那批"女作家",模仿的也是這幾位。再加上個杜拉斯和米蘭·昆德拉。

3、後現代女權主義 :

後現代女權主義開始於上個世紀60-80年代,她的產生大概和兩個因素有關,壹是,由於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將男女對立起來的女權思想,帶來了無數的家庭破裂,單親母親,問題兒童和愛滋病流行,於是人們反思:社會值不值得為性解放和女權主義付出那麽大的代價?另壹個因素是,8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女人占據了政府企業學校傳媒的領導地位,當了老板,男人們驚呼:母雞打鳴了!女人也開始懷疑:還會不會生蛋?於是,後現代的女權應運而生。

如果說第二代的"現代女權主義"重實踐,則第三代的"後現代女權主義"更重視超出女性範圍的哲學思考,社會主義和性自由的色彩更濃厚。

先來說"性",這是時下國內那些"後現代"女人們模仿得最起勁的。後現代女權對現代女權的反動在於,她們否定了第二代女權主義者將女人和男人對立起來的說法,再不提男人是壓迫者,女人是被壓迫者,而提倡男女的"陰陽合壹",她們否定"婦女""身體""父權"這樣壹些概念。美國的JUDITH BUTLER 在"性別的煩惱"等書中說,性別是社會的而非天生的,身體不是生物意義上的"自然身體"而是由文化和權力決定的。這使我想起衛惠"上海寶貝"裏那壹中壹洋的兩個男人,以及衛本人和他們的關系。法國的MONIQUE WITTIG更奇特,她說,女人並非生來就是女人,女人的身體也是社會造成的,她主張沒有"男人"和"女人"的社會。這種徹底的從社會地位到生理地位都平等的論調,完全打破了"男性的語言"。美國後現代女權主義者們主張"以往的女權主義者是用男性的語言說話,現在我們要用女性的語言說話。"ANNIE LECLERC 在她的書中寫到,這種女性的話語就是"我女性的肚子,*和乳房的快樂,它既不是靈魂和德行的快樂,也不是感覺的快樂,而是壹種令人沈醉,男性難以想象的肉體快樂。"啊,我突然明白,以前在網上見過壹些用中文寫"詩"的"女詩人",她們那些"肚子,*,乳房"的"詩歌"原來是抄襲這位安妮小姐的!

後現代女權在"性"方面不再追求第二代女權主義要求的性夥伴數量,而更講究質量,也就是說,與其和壹些亂七八糟的男人濫交,不如和同壹個性夥伴快樂的從壹而終。這不啻是對60-70年代性濫交,離婚單親吸毒愛滋的反思,可惜,中土現在還在步那60-70年代的後塵,大概還要過10-20年才能"醒"過來。現在,西方出版界開始出版介紹中土"房中術"的著作(註意,不是小說,是近似"學術"的作品),這種書在我們自己那裏大概還在"黃色禁書"壹欄裏掙紮,在別人這裏,可是當作好東西在學習呢。這就是"反思"的重要性麽。

由於有更多的女人參加到政治商業媒體學術行業,並進入領導階層,"母雞打鳴"的結果,使後現代女權主義者們將女權主義這個東西引進哲學思考領域。比較積極的有"生態女權主義"和"過程女權主義"。前者代表人物是美國的 CHARLENE SPRETNAK,她的壹系列"綠色"著作,在西方有著廣泛影響。她認為,"現代化"並沒有實現它所許諾的更好的生活,並沒有帶給世界和平與安定。現代化的主要表征是物質主義,工業主義,分離主義,父權制度等等,它們將人和自然對立起來,對人類產生巨大負面影響。她主張的生態後現代主義是:生態智慧,基層民主,個人與社會的責任,非暴力,尊重差異,可持續的發展和女權主義,還真有些社會主義的理想呢! SPRETNAK 毫不掩飾地說,她的生態女權主義是挑戰西方文化中貶低自然和貶低女性的作法,挑戰那些在滅絕生態的活動中壓迫人(特別是婦女)的社會和政治秩序,挑戰西方父權主義的分離分化對立人類和窮揭資源的豪強霸道行為。

有趣的是, SPRETNAK 將以陰陽整合與互動為特征的道教精神寫在她的著作中,認為那是優秀的文化財富。

後現代女權主義的另壹分支是"過程主義",她鼓勵女性以其本能的"熱情,溫柔,回應,可變"作為想象和思考的動力,而拒絕傳統的形而上學的刻板的男性思維方式。她們認為"只有當婦女在壹個對女性和男性同樣尊重的社會中獲得了和男人壹樣的平等地位時,人們才將實現所必須的各種變革,才有正義,享受,秩序和創造。"

這種社會我們以前好象在哪裏見到過?見到過又消失了?或者是從來就沒有過

在女權主義三大主要派別(自由主義女權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激進女權主義)長達百年的論爭之後,隨著西方國家進入後工業化社會的進程,出現了壹個嶄新的理論流派,這就是後現代女權主義流派,有的理論家甚至將這壹新流派的出現稱為婦女運動的“第三次浪潮”。(Coole,184)我想,其原因在於後現代女權主義頗具顛覆性,它不僅要顛覆男權主義秩序,而且要顛覆女權主義三大流派據以存在的基礎。因此,嚴格地說,後現代女權主義並不能算是與上述三大流派並列的第四大流派。

後現代女權主義者大多活躍於學術圈內,但她們也參與女權主義的政治運動。如果要追尋後現代女權主義的思想淵源,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後現代主義大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 每壹位後現代女權主義者都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無論她們對他的思想是全盤接受,還是批判地接受。福柯是壹位懷疑主義哲學大師,是懷疑主義哲學傳統在20世紀的重要繼承人。他主張檢驗知識變化的實踐,而不是用標準的認識論方法去證明獨壹無二的理性或科學。他對現存壹切秩序體制的確定性的穩固性提出了質疑。他指出:“我所分析的壹切就是為了否定關於人類存在方式的普遍適用的必然性的觀念。我的分析旨在揭示出現存制度的人為性質,揭示出我們還擁有多少自由的空間,還能對現存的壹切作哪些改變。”(轉引自Martin,11)此外,受到後現代女權主義高度重視和大量引證的還有後現代主義大師和重要思想家拉康(Lacan )和德裏達(Derrida)。

對後現代女權主義的思想淵源及其主要觀點做壹概括,似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壹)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論體系(grand theories)。後現代女權主義的這壹基本理論傾向來自後現代主義,高度概括地說,這壹理論思潮的要點是反對壹切有關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大型理論體系,主張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論才是有效的。後現代女權主義致力於批判所有那些高大宏偉和涵蓋壹切的現代理論,試圖建立社區理論,即,將道德和政治觀念建立在小範圍的特殊社區的經驗之上,否定因果關系與宏觀社會概念。有壹種說法認為,“女人缺乏把握規模宏大的法則和原理的能力。”(Bacchi,14)對此,後現代女權主義者針鋒相對地提出:應當對我們的社會合法性所由建立的所有法則和原理做重新的審視。

從啟蒙思想開始,所有的大型理論都標榜其普遍性和性別中立的性質,那些強調兩性差異的理論也自稱是性別中立的。可是在後現代女權主義看來,這些理論都是以男性為其標準的,完全忽視了女性的存在。例如在公眾領域和私人領域的劃分上,認為前者是男人的天地、後者是女人的天地,這就是典型的父權制政治思想。在政治領域完全沒有女人的位置。後現代女權主義認為,女性從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思想解放中沒有得到過什麽益處,自由主義和啟蒙主義的話語,從洛克到康德,從來都沒有把女性包括在內。

在西方進入後工業化社會(丹尼?貝爾用語)之後,有關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總體性話語遭到懷疑,甚至連理論本身也遭到懷疑。後現代女權主義反對對性別、種族、階級作宏觀的分析,認為這些分類都過於概括了。由於每壹個類別的內部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這些分類都不再適用了。在她們看來,就連“女人”、“父權制”這類概念也都帶有大成問題的本質主義色彩。

後現代女權主義從根本上反對西方知識結構中最為根深蒂固的兩分主義(dualism),例如總要把事物分成不是這樣就是那樣、 妳與我、好與壞、高與低等等。它提出另壹種思維模式,即整合的思維模式,其中包括為女性賦予價值的模式,反對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差異政治的模式(其中包括種族、民族、階級、性別和性傾向的差異),以及重視他人的模式等。

(二)關於話語即權力的理論。在當代的社會理論中,事物和話語誰更重要的問題已成為人們關註的中心議題。後現代主義大師德裏達曾斷言:在文本之外壹切均不存在(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the text)。他試圖用話語理論去否定物質現實。後現代主義將理論概念的重心從“結構”改變為“話語”,這就使福柯、德裏達等後現代主義思想家的重要性超過了以往的所有思想家。他們創造了壹個新的視角,那就是:話語就是壹切,文本就是壹切,主體已經死去,所謂歷史就是壹套基要主義的話語(foundationalist discourse),其特點是不容人們質疑。

福柯的權力—知識形成學說旨在說明,權力的實施創造了知識,知識本身又產生了權力。權力是由話語組成的。福柯壹開始曾關註過經濟和物質的權力,但是隨即轉向否認權力是壹種壓制力量,是由壹個統治階級來掌握的。他認為,所有的權力都是生產性的——它產出知識——而不是壓抑性的。因此知識和權力是壹回事,沒有什麽區別。他認為,那些被壓制的知識總是被排除在正式的權力歷史之外,因為它打斷了絕對真理的形成史。福柯不是主張用壹套新的真理來取代老的壹套,而是指出真理的特殊歷史背景。因此真理都是相對的,沒有什麽絕對真理。福柯使人們看問題有了歷史主義的角度,即思想不是從沒有時空限制的自然和必然中形成的,而是從歷史的人們的智慧中形成的。他的歷史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所謂外部真理、永恒基礎和普遍理性提出了挑戰。他說:“由於它們是被造出來的,它們就能被毀掉,假定我們知道它們是怎樣被制造出來的。”(轉引自Ramazanoglu,180)

福柯對西方的話語所做的分析,其主要攻擊目標是西方關於社會、歷史與政治的宏觀理論,其中最主要的是兩大理論傳統:自由人文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包括其弗洛伊德派變種),以及傳統的革命理論。他認為這兩大傳統都是建立在本質主義之上的,都是建立在有關人性、人類歷史、經濟和力比多的總體理論之上的,都是建立在法律話語權力模式之上的。這個模式有三個基本假設:第壹,權力是被占有的(被個人、被階級或被人民);第二,權力從壹個集中的源頭自上而下流動(如法律、經濟和國家);第三,權力是以*的(壓抑的)方式加以實施的(如以制裁相威脅的禁制)。而福柯使我們註意到在國家、法律和階級之外存在著的權力,他的權力模式與傳統模式有三個基本區別:第壹,權力是在運作的(exercised)而不是被占有的(possessed);第二,權力的運作方式主要是生產的( productive )而不是壓抑的(repressive);第三,權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是分散的(decentralized)而不是集中的(centralized)。(Bazilli,20 —21)

後現代女權主義從福柯那裏獲得的啟示是:福柯的權力形成學說並不是權力理論或任何傳統意義上的歷史,而是反理論的(anti —theory)。它不是告訴我們應該做些什麽, 也不是為我們提供壹個更美好社會的藍圖,而是為我們提供如何看待既存理論的視角,以及從權力作用的角度來分析它們的方法。他提醒人們:人們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是如何為統治他們自己服務的,人們又是如何通過制造真理的過程來管制他們自己的。總之,它不是去解釋現實,而是批評別人在解釋現實時所犯的錯誤,其批判矛頭主要指向那些本質主義者(essentialist)。

在有關權力的問題上,自由主義女權主義認為,權力就是權威,是統治和剝削所有個人的權力;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則認為,權力就是統治階級統治被統治階級的權力;而後現代女權主義卻把權力定義為分散的、彌漫的,而不是集中於某個機構或某個群體。過去,女性壹般被認為是更看重事物,而不看重話語的,例如,她們更加關註的是低工資問題、強奸問題和溺殺女嬰問題,而不太關註自己在歷史文獻中被置於邊緣地位的問題。後現代女權主義主張在婦女運動內部實行壹個“模式轉換”,即從只關註事物到更關註話語。因為按照後現代主義的觀點,話語就是權力。

後現代女權主義批判了激進女權主義和自由主義女權主義在性問題上的觀點,認為它們這兩派的觀點都沒有能夠擺脫權力的壓制模式,都把權力視為由某種機制和群體所占有的壹種東西了。它認為,傳統的壓制模式是本質主義的;它的基本假設是:男性的性壹般總是同暴力、淫欲、將對象客體化以及以性高潮為主要目標聯系在壹起的,而女性的性則與撫育、相互的親密關系以及對非生殖器快樂的強調聯系在壹起,女性的性受到強迫的、暴力的、男性的性的壓抑。這是壹種本能加控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