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與佳人無情,極有理趣。因為蘇軾借此表達了某種人生哲理,行人與佳人的遭遇固屬偶然。多情卻被無情惱卻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在人與物、主觀與客觀的兩者關系中是經常發生的。人們或許有過多次類似經驗,由於不了解物自無情而人自多情,許多煩惱由是而起。然而無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們始終是難以統壹的。蘇軾說自已作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能出。這固然因為他天份高,同時也由於他學養湛深,所以能隨處觸發,皆成妙諦。這首詞寫景、記事、說理均極 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來,但壹經慧光所照,寓莊於諧,就頓成妙解,發掘出其間的哲理內涵。這真是蘇軾作詩詞的壹大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