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於1942年1~3月在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對同盟國軍隊實施的進攻戰役。日軍企圖以菲律賓和馬來亞為基地實施兩翼包圍,首先攻占荷屬東印度外圍島嶼,奪取制海制空權,爾後集中兵力消滅盟軍主力,攻占主島爪哇島,掠奪石油資源,支持其侵略戰爭。1月11日,日軍展開外圍作戰,先後攻占南蘇門答臘、英屬婆羅洲(今加裏曼丹)、西裏伯斯(今蘇拉威西)等島嶼。2月14日,日軍第1傘兵旅約430人在巨港空降,接著第38師主力在海軍支援下迅速推進,占領油田和航空基地。19日,日軍攻占巴厘島。至此,日軍第16集團軍主力對爪哇島形成東西夾擊態勢。2月26日,盟軍艦隊與日軍第5艦隊在泗水(蘇臘巴亞)近海激戰,遭重創。28日,雙方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近海再次交戰,盟軍艦隊被殲,日軍掌握戰區制海權。與此同時,日軍航空兵轟炸泗水、巴達維亞等地,摧毀盟軍空軍力量,掌握爪哇島周圍制空權。盟軍由此喪失固守荷屬東印度的信心,戰區司令部宣告解體。3月1日,日軍第16集團軍各部隊分別在爪哇島的三個地點登陸,在優勢海空力量掩護下迅速推進,5日攻占巴達維亞,8日攻占蘇臘巴亞,9日攻占萬隆,盟軍投降。戰役中,日軍傷亡約1萬人,俘獲盟軍8萬余人,繳獲飛機177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