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標題:
1. 《女人的身體》
2. 《光以其將盡的火焰》
3. 《啊,松樹林的遼闊》
4. 《早晨滿是風暴》
5. 《為了使妳聽見我》
6. 《我記得妳去年秋天》
7. 《薄暮》
8. 《白色的蜜蜂》
9. 《陶醉於松林》
10. 《我們甚至失去了》
11. 《幾乎在天之外》
12. 《有妳的胸部,我的心》
13. 《我用火的十字》
14. 《每日妳與宇宙的光》
15. 《我喜歡妳沈默的時候》
16. 《思想著,影子糾纏於》
17. 《黃昏時在我的天空》
18. 《在此我愛妳》
19. 《黝黑、靈活的女孩》
20. 《今夜我可以寫出》
21. 《絕望的歌》
作品鑒賞:
聶魯達寫下了許多感人的愛情詩。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壹支絕望的歌》(1924)是聶魯達最早、最著名和最暢銷的詩集,它與他後期的《壹百首愛情十四行詩》在南美家喻戶曉,影響深遠。詩集描寫了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和自然風光,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是體現他早期風格的代表作。《二十首情詩和壹支絕望的歌》如題目本身所蘊含的意義,描寫了愛情的折磨。這是他兩次愛情的結局:既抒發了對那位特木科姑娘(馬裏索爾)的眷戀,也表現了對那位聖地亞哥姑娘(馬麗松布拉)的傾慕。它活躍在過去與現在、黑暗與光明、失去與占有之間,在詩人和所愛的女人之間,只有疏遠和苦思。愛情的憂郁早已穿襲心靈。為了治愈他的愛情創傷,詩人寧願逃脫每件將他束縛在目前境地上的事物。在《二十首情詩和壹首絕望的歌》中,他感到他的心破碎了,腐爛了,變成了壹個坑,這個坑是辛酸的,對世界上的垃圾開著口,因此詩人縱淚敘情。他感受到了愛情的不幸,但是他要通過自身的經歷來告訴世人: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請珍惜當愛情來臨時這美妙的壹瞬吧!詩人雖然絕望,但對自然、人生仍存有眷戀之意。來吧!詩人呼喚,放下心中的嘆息,不要為曾經的寂寞而空自蹉跎,盡管放松地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各種滋味,享受能抓住的現在。詩人雖哀慟壹生的希望,但仍然註視著大自然,享受自己以前未曾享受到的幸福。詩人要盡情地享受,要將生命的杯中摻和在壹起的瓊漿與膽汁喝個幹凈。第六首描繪了“我”與“妳”相聚的歡娛時刻。“妳”雖然近在眼前,但“我”已能感到“妳”的心在天邊;“妳的眼睛在漫遊”,而“我”的心卻只在“妳”身上;“灰色的貝雷帽,呢喃的鳥語,寧靜的心房,那是我深切渴望飛向的地方”。“我”最終回味、咀嚼的只是“亮光、是煙雲、是壹池靜水”!壹個深情款款的“我”與壹個如煙似霧、不可捉摸的“妳”的戀情,最終只能由“我”來品嘗個中苦澀。第七首中,壹個憂郁、悲傷、飽受情感折磨的“我”躍然紙上。“我”的憂思凝結成“網”,希望能夠捕撈起對“妳”的回憶。但“妳”是那樣莫測,猶如“海洋”,“我”的“網”無論如何也無法捕獲“妳”的心。因此“我”只能任“孤獨拉長而且燃燒”,即使“淹死在水中”也只能心甘情願。“妳”只能是“我遙遠的女人”,即使“妳”向“我”示好,那也只是“可怕的海岸”,“我”如果靠岸,也只會陷入絕望的“大海”。“我”能做的只是“撒下悲傷的網”,捕撈“妳”“海洋的眼睛”,這首用充滿象征、比喻和變幻莫測的語言,發泄苦悶、絕望的情緒,同時韻律精巧、節奏鮮明、富有音樂美。在詩歌形式上,聶魯達能夠兼容並收,他突破了現實主義的傳統格式,汲取民間文學、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長處,形成自己豪邁奔放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