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詩大全 1、《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5、《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7、《山居秋瞑》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8、《山中·荊溪白石出》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9、《飲酒·結廬在人境》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竹裏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1、《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2、《秋登萬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13、《登池上樓》 晉·謝靈運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屙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14、《巫峽》 唐·楊炯 三峽七百裏,惟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淩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15、《七裏瀨》 晉·謝靈運 羈心積秋晨,晨積展遊眺。 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
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 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2. 山水畫詩句大全山水詩大全
1、《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5、《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7、《山居秋瞑》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8、《山中·荊溪白石出》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9、《飲酒·結廬在人境》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竹裏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1、《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2、《秋登萬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13、《登池上樓》
晉·謝靈運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屙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14、《巫峽》
唐·楊炯
三峽七百裏,惟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淩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15、《七裏瀨》
晉·謝靈運
羈心積秋晨,晨積展遊眺。
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
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
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3. 描寫“國畫”的詩句有哪些1.《畫菊》 宋代: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2.《畫》 唐代: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3.《畫雞》 明代: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壹叫千門萬戶開。 4.《浣溪沙·淺畫香膏拂紫綿》 宋代:陳克 淺畫香膏拂紫綿。
牡丹花重翠雲偏。手挼梅子並郎肩。
病起心情終是怯,困來模樣不禁憐。旋移針線小窗前。
5.《浣溪沙·淺畫香膏拂紫綿》 宋代:陳克 淺畫香膏拂紫綿。牡丹花重翠雲偏。
手挼梅子並郎肩。病起心情終是怯,困來模樣不禁憐。
旋移針線小窗前。
4. 《畫》古詩的全解遠看高山色彩明亮(實際上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走近壹聽水卻沒有聲音。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鬥艷,畫上的花,無論在什麽季節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而畫上的鳥,即使妳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
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 靜境 ”, 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於有靜心者能品之。
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壹開始就將下裏巴人給趕出了藝術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
在這裏,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妳看畫中有水呢?壹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壹種流動之美跳躍於詩人的眼中。
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並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舍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遊刃有余.是什麽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壹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壹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壹種美。
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遊”,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壹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壹起時,便***同構成壹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裏盡情的開放,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後,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裏面 。
擴展資料:
作品評價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雕謝了。
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麽季節,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妳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
全詩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把畫景於實景對照描述,顯示了畫的形神兼備。
5. 詩句大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登高》唐. 杜甫 2.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 3.閣中帝子今安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詩》唐. 王勃 4.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壹片去悠悠。
--《春江花月夜》唐. 張若虛 5.雲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送別》唐. 李白 6.中有萬裏之長江,回風滔日孤光動。
--《王兵馬使二角鷹》唐. 杜甫 7.小溝東接長江,柳堤葦岸連雲際。 --《水龍吟》宋. 蘇軾 8.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春別曲》唐. 張籍 9.頻頻子落長江水,夜夜巢邊舊處棲。 --《哭子十首》唐. 元稹 10.到得長江聞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隨。
--《過長江傷賈島》唐. 李頻。
6. 《畫》的全詩和意思、作者小學的古詩《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作者 王 維 王維,字摩詰,是盛唐詩壇上極負盛名的詩人,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
關於王維的生年,至今尚是壹個謎。兩《唐書》本傳都載王維享年61歲,《新唐書》雲上元初卒,《舊唐書》說他“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三也說王維卒於上元二年,清代王維研究專家趙殿成《右丞年譜》即斷王維卒於上元二年七月。
根據卒年61歲推算,則生於武後長安元年(701年),與大詩人李白同年生。但王縉為王維胞弟,官至宰相,兩《唐書?王縉傳》皆載王縉卒於建中二年(781年),年82歲,推之則生於武後久視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壹年。
今暫從趙殿成《右丞年譜》與陳鐵民《王維年譜》,定王維生於長安元年(701年),卒於上元二年(761年)。 王維的籍貫,也有爭議。
《舊唐書》說王維為太原祁人,後移家於蒲州,成了河東人。唐人姚合所編《極交集》說王維為河東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又說是太原人。
對於王維之弟王縉的記載,《舊唐書》說是河中人,《新唐書》說本是太原祁人,後來客居河中。蒲即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濟縣,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名河東郡,乾元三年(760年)升為河中府,所以又稱河東、河中。
現在壹般通行的說法,認為王維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屬太原王氏,是名族之後,裏貫為蒲州,是河東人。這樣,王維與年晚於他的大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為同鄉。
王維自幼聰穎,不但九歲時便能作詩寫文章,後來成為開元、天寶間著名詩人,而且工於草書隸書,嫻於絲竹音律,擅長繪畫,是個多才多藝的才子,在青年時代便已名動京師,得到皇族諸王的敬重,寧王、薛王待他就象師友壹樣。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王維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
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王維集中有《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等詩,可知在長安確曾從岐王遊宴。
關於王維應舉,《集異記》曾有壹段有趣的記載。當時有壹個叫張九臯的人,使人走通了公主的後門,公主曾授意京兆試官,要以張九臯為解頭。
王維也將應舉,同岐王商量,希望得到歧王推薦。但歧王權勢哪裏比得上公主,不能與公主爭,於是只好以王維的才華去爭取公主,如此這般地安排了壹番。
過了幾日,岐王讓王維穿上錦繡衣服,鮮華奇異,帶著琵琶,同到公主第宅,說是帶酒樂來為公主奉宴。王維為皙白少年,風姿俊美,非常惹人註目,公主看見後,問岐王說;“這是何人呀?”岐王回答說;“是個懂音樂的。”
便讓王維給公主獨奏新曲。王維彈撫琵琶,聲調哀切,滿座為之動容。
公主直接問王維道:“這是什麽曲子?”王維起身答道:“是《郁輪袍》。”公主甚感驚奇,非常高興。
岐王趁機對公主說:“此人不只長於音律,若說詞學,更佳,簡直無人能超過他。”公主更感驚異,問王維是否有寫就之詩,王維從懷中拿出數卷詩獻上。
公主看過之後,驚奇不已,說;“這都是我所誦習過的,從前以為是古人之作,原來就是妳寫的!”於是讓王維更衣,不作伶人看,而升於客人之列。王維風流蘊籍,而且說話風趣,大為座中各位貴人所欽重。
岐王見時機成熟,便說:“若教京兆府今年能以此人為解頭,誠為國家的榮光。”公主說:“那為什麽不教他去應舉?”岐王說:“聽說您已經囑托,解頭不是要給那個張九臯嗎?”公主笑道:“那是因為他人求情,哪是我要給張九臯。”
隨即回頭對王維說:“妳要取解頭的話,我當全力薦妳。”就這樣,又改薦王維,王維做了解頭,壹舉登第。
這個故事未必完全屬實,或者純屬傳構,但從中可知王維少年時代便成為引人註目的名人。王維中狀元,卻是事實,據考證,乃開元九年(721年)狀元,時年21歲。
王維開元九年春天中狀元後,即解褐為太樂丞,開始了仕宦生涯。但他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受了牽連而謫為濟州司法參軍。
當年秋天便離開京城,赴濟州任。濟州在今山東荏平西南,王維在那裏度過了四年多的光陰。
其中開元十三年(725年),詩人裴耀卿任濟州刺史,裴為河東人,與王維是同鄉,待王維不錯,使王維稍得安慰,但裴很快又赴宣州任職,使王維甚感惋惜。在裴耀卿離開濟州不久,王維也於開元十四年(726年)春天辭去司法參軍之職,離開濟州. 王維的詩在唐代自成壹派,影響久遠。
現在詩400余首,有集傳世。清人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可資研究參考。
7. 十二生肖的詩句帶“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十二生肖詩 子.鼠 子夜闌珊獨醒時 壹天喜樂我先知 早聞洞外乾坤大 莫誤機緣舉步遲 醜.牛 眾生得福我為牛 耕遍山原萬裏疇 力盡筋疲終不悔 臥欄望月盼豐收 寅.虎 壹聲長嘯谷生風 獨步山林蓋世雄 莫笑狡狐威假借 尊容常見掛堂中 卯.兔 搗藥勤工拜月華 迷離撲朔兩無差 性靈識就存三窟 智比群英堪自誇 辰.龍 化石何曾似畫龍 騰雲駕霧本無蹤 點睛能使飛天外 要辨真容問葉公 已.蛇 蛇本純頑性獨聰 庸人自擾影杯弓 千年修得靈珠現 倒海翻江躍巨龍 午.馬 馳騁沙場百戰威 鐵騎闖破萬重圍 功成歸放南山日 猶憶當年草上飛 未.羊 柔順生知跪乳恩 裘毛獻奉歲寒珍 咩聲喚起三陽泰 大地春回遍綠茵 申.猴 金睛看透宦沈浮 可惱人間冠沐猴 漫道天庭曾弼馬 為官多是稻糧謀 酉.雞 紅冕錦衣本自來 竹籬茅舍獨徘徊 平生未許輕言語 金口壹啼萬戶開 戌.狗 可恨人間事事昏 忠誠反落醜名冤 來年得道升天去 張口敢將日月吞 亥.豬 小豕拱爬大豕眠 凡塵萬事食為天 家肥屋潤丁財旺 六畜排行我最前 我回妳個帶馬字的詩句: 1.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2. 竹馬踉蹌沖淖去, 紙鳶跋扈挾風鳴. (陸遊《觀村童戲溪上》) 3.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5.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6. 馬寅識路真疲路, 蟬到吞聲尚有聲. (黃景仁《雜感》) 7.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嶽飛《池州翠微亭》) 9.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南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0.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11.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壹夜魚龍舞. (辛棄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涼州詞》) 13.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風得意馬蹄疾, 壹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 15. 還似舊時遊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李煜《望江南》) 16.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幹行》) 17.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18.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王績《野望》) 20.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李賀的《馬詩》***23首,大都別有比興寓意. 其壹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革詹),誰為鑄金鞭. 其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其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饑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其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幹.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其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其九 (風鷚去鳥)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其十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其十壹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阪上,蹭蹬溘風塵. 其十二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其十三 寶(決左換王)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其十四 香襆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其十五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壹朝溝隴出,看灑雲飛. 其十六 唐劍斬隋公,(拳下換毛)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其十七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斜,金埒畏長牙. 其十八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其十九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 其二十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裏腳,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壹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其二十二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其二十三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呼,終於完成了。